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秦燕燕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共识性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历史演进交互影响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大文明对话力度的实践逻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焦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03期
2 陈道武;吕洁;;新发展理念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逻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01期
3 佘正昊;王艺苑;李磊;;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成的实践逻辑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年04期
4 王志强;;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四重逻辑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22年06期
5 黄威;李志哲;;构建文化共兴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J];北方论丛;2022年05期
6 王小景;;人学基础、历史逻辑、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审视[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07期
7 邓依晴;程广云;;从文化符号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逻辑[J];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08期
8 王伟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逻辑[J];法制与社会;2019年18期
9 郭彦森;刘昕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05期
10 向前敏;;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重逻辑[J];党政干部学刊;2022年09期
11 贺尤佳;;90后青年思考:从战疫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担当的历史与实践逻辑[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年04期
12 翟婷婷;孙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三个逻辑[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4期
13 章文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实践困境与进路建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02期
14 谢哲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理路探析[J];大陆桥视野;2022年06期
15 尹铁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逻辑探析[J];桂海论丛;2022年02期
16 袁伟华;;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重逻辑[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06期
17 袁铮一;李晓广;;论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现实与未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05期
18 张宇娜;;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重逻辑理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5期
19 唐刚;;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及重要价值[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A];2021教学改革成果交流暨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基础教育)[C];2021年
2 唐永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A];第九届陈元光文化论坛论文集[C];2022年
3 吕律;;从孔子的“大同社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者[A];第二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22年
4 冯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溯源[A];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5 刘向先;;从人学视角简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演进[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6 段志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7 陈新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8 胡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对全球化的历史哲学审视[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9 王庆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理念[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0 纪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精神内涵——基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1 李基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性空间与共识基础[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2 李媛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义及构建[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3 徐春;;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托于生命共同体[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4 原伟泽;赵可达;;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思[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5 董彪;;马克思共在论视野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6 赵永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历史境遇[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7 马和平;;现实与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实践[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8 高惠珠;刘利威;;交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9 廖小平;孙欢;;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安全构建[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20 张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逆全球化的时代回应[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莹;新时代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22年
2 张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体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
3 令小雄;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22年
4 李晓;打造“中国—南亚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D];云南大学;2020年
5 陈亚州;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20年
6 刘春玲;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价值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年
7 桑建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底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8 韩拓;共同体危机—作为解决方案的中国道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D];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
9 陈素君;中西和谐精神的异同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价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10 卢霄;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东北大学;2019年
11 张晋铭;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当代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19年
12 范瑞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
13 宗立宁;“缘”理论视角下周边人文交流路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
14 庞坤缺;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1年
15 武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及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16 庄宏韬;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22年
17 张少冬;新时代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及实践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21年
18 杨伟宾;习近平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论述及其国际认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19 兰颖;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现代性建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0 杨子实;“嵌入式互动”:中阿博览会与对阿经贸合作机制研究[D];宁夏大学;202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弈畈;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20年
2 王艺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3 代良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21年
4 张思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22年
5 朱尤蔓;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D];武汉理工大学;2021年
6 刁雷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践行、挑战[D];武汉理工大学;2021年
7 李珈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D];山东大学;2022年
8 何涛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D];湖南大学;2021年
9 汪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
10 焦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D];延边大学;2021年
11 罗丹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场逻辑研究[D];吉林大学;2022年
12 王鹤浇;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21年
13 杨彩利;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1年
14 邵雁祥;脱贫攻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贡献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
15 贾经铭;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16 梁明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20年
17 石王斌;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D];云南大学;2021年
18 郁从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意蕴研究[D];江苏大学;2021年
19 王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2年
20 刘素芳;周边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新时代中印关系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2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曲蓉 宁波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张明雪;作为世界普遍交往新范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王义桅;人类命运共同体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N];北京日报;2019年
3 ;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N];人民日报;2020年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徐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要求历史必然[N];学习时报;2021年
5 中国经济网记者 赵小鹏;中巴关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示范[N];经济日报;2021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团结合作勇担责任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2年
7 和音;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2年
8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包庚 芦敏敏;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9 周嘉政 本报记者 李姝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强大生命力[N];解放军报;2022年
10 记者 伍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政党力量[N];新华每日电讯;2023年
11 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闫彩虹;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12 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琳琳;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13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 仇桂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14 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 周兴海;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15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郑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 余丽;推动共建全球网络空间数字命运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16 本报记者 刘喜梅;医疗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N];人民政协报;2023年
17 记者 王春燕;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1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郑文明;准确把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本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19 本报记者 吴彤;中国气象助力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N];中国气象报;2022年
20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寇跃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