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过程中蚓孔长度和临界注入速度的计算方法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来计算碳酸盐岩酸化过程中蚓孔的长度和临界注入速度。该模型通过各种酸液动力学(包括对流、扩散和酸液反应)来处理蚓孔过程。当已知岩石和酸液性质时,由相关的物理参数,可以预测出蚓孔的长度。与具体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心实验数据相比较,该模型精确预测了蚓孔的突破时间;还可计算出临界注入速度(或者说最优注入速度)。在实际的应用中,模型能够通过分形维数来恰当地延伸到二维和三维径向流中。提出的蚓孔模型适用于包括裸眼井和射孔井的油田实际情况。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该模型能够优化油田碳酸盐岩酸化措施。
|
|
|
|
1 |
张兆丽;李爱山;张晓云;吴伟;;新型非离子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自转向酸体系研究[J];山东化工;2007年07期 |
2 |
尧艳;陈大钧;熊颖;;一种泡沫酸对碳酸盐岩油气层的酸化作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8年03期 |
3 |
郑旭;赵立强;刘平礼;;碳酸盐岩酸化中酸蚀蚓孔的理论研究现状与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7期 |
4 |
张芳,赵炜,李发荣;碳酸盐岩气藏的酸化压裂技术[J];国外油田工程;2005年01期 |
5 |
张汝生,郭彬,胡恩安,舒玉华,董雷;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化用的两种添加剂[J];油田化学;1999年01期 |
6 |
马云肖;一种新型油脂吸附脱色剂──酸化稻壳灰[J];食品科技;1995年01期 |
7 |
赵立强,邹洪岚,黄开林;暂堵酸化工艺技术及其应用[J];天然气工业;1998年02期 |
8 |
王宝峰,许志赫,许大星,黄波;渤南油田低渗高温欠注井伤害机理研究[J];海洋石油;2003年03期 |
9 |
李勇明,郭建春,赵金洲;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酸岩反应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2期 |
10 |
郑友消;表层海水在酸化[J];海洋世界;2004年05期 |
11 |
李家明,吴太平,吴荷香,马旭;可洗井酸化封隔器的研制[J];钻采工艺;2005年02期 |
12 |
王冬梅,张秋红,刘建梅,王浩,廖翰明;酸液稠化剂TP-1的合成及性能[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S1期 |
13 |
胡其华;吴小庆;;酸化过程中的动边界问题的近似解[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4 |
赵晓珂;孙铭勤;刘业文;刘朝霞;;国内外酸化用胶凝剂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
15 |
刘晓栋;佘跃惠;张鸿翼;;醋酸菌培养条件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7年01期 |
16 |
李资收;张伟;余琴;张存丽;;临南油田堵塞伤害类型及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7期 |
17 |
于永生;郑艳萍;刘鹏;井强山;;信阳膨润土湿法酸化增白试验研究[J];非金属矿;2008年03期 |
18 |
刘红现;赵立强;刘平礼;陈冀嵋;何建中;;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在砂岩酸化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
19 |
唐浩;李建波;刘莉;曾立军;;酸化用缓蚀剂制备及其性能[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年03期 |
20 |
李刚;杨永华;任山;胡丹;杨衍东;黄禹忠;;酸液高温腐蚀实验及合理使用相关标准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