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在华学术活动

冯天瑜  
【摘要】: <正> 十六、七世纪之交,也即我国明代末期的万历、天启和崇祯年间,欧洲的一批耶稣会士,联翩而至,到中国沿海和腹地开展传教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对西洋的科学、哲学、艺术作了相当广泛的翻译介绍工作。在这批耶稣会士中,利玛窦的名望最高,影响最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有种种评议。赞誉者给耶稣会士以“圣洁的布道者”、“西洋文明的伟大传播者”(见裴化行《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岳宏;;利玛窦的北京之行[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04期
2 冯天瑜;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在华学术活动[J];江汉论坛;1979年04期
3 邓志峰;;晚明思想漩涡中的利玛窦[J];文史知识;2002年12期
4 王学明;田丽琴;;利玛窦来华原因刍议[J];中国教师;2011年S1期
5 皮埃尔焦尔焦·奥迪弗莱迪;王蕾蕾;;利玛窦:中西文明交流的使者(之二) 一个目的变异的典型案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5期
6 萧春雷;传教士的自鸣钟[J];福建文学;2004年10期
7 丘进;;利玛窦在华事迹述略[J];历史教学;1985年06期
8 刘春生;;欧洲汉学的奠基人利玛窦[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3期
9 潘玉田 ,张瑞明;十七、十八世纪西学文献在中国的传播[J];固原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10 柯毅霖;本土化:晚明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教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1 林金水;;利玛窦与福建士大夫[J];文史知识;1995年04期
12 本刊编辑部;;引入西学第一人[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16期
13 张忠民;;利玛窦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J];兰台世界;2010年21期
14 徐明德;;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15 庞乃明;;来华耶稣会士与晚明华夷观的演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16 梁志生;;晚明宦官专政与耶稣会士的态度[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17 曹蓉;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8 袁荻涌;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漫说[J];贵州文史丛刊;1996年06期
19 李晓芳;明末耶稣会士在韶州[J];广东史志;2003年01期
20 梁洪生;明清在华耶稣会士面向西方描述的江西[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2 唐锡仁;黄德志;;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与西方地学的开始传入[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林金水;;利玛窦交游人物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4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5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康志杰;;西域之逸民 中国之高士——评欧洲奇人毕方济[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毛佩琦;;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8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9 庞乃明;;从对欧称谓看明人欧洲观[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10 贺树德;;“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玛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2 周燕;法国耶稣会士兼“国王数学家”李明及其《中国近事报道》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4 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亚轩;清初来华传教士马国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刘小珊;明中后期中日葡外交使者陆若汉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宾静;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D];暨南大学;2007年
8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9 陈超;曹学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群;艾儒略与《口铎日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德;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杨守刚;利玛窦与中国近代科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春伟;利玛窦对中西哲学交流的贡献[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4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芳;明末耶稣会士在韶州的活动[D];暨南大学;2003年
6 楚怡俊;从明清间耶稣会士著作看他们对佛教的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鑫磊;鼎革之变中朱明政权与耶稣会士的军事政治合作[D];宁波大学;2011年
8 冯晶;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对中国教育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聚刚;明末清初儒家基督徒会通儒耶的人文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铜陵学院社会科学系 疏仁华;利玛窦传教的文化透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谢贵安;利玛窦:“全才工匠师”[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孙承晟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利玛窦与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资深报人 丁刚;利玛窦的能量[N];东方早报;2010年
5 魏德东;利玛窦与世界城市北京[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婷;利玛窦 穿越400年的中国聚会[N];文汇报;2010年
7 刘子刚;利玛窦眼中的考试[N];中国测绘报;2000年
8 杨雪;探寻东西文化共性[N];光明日报;2011年
9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维铮;“世界公民”利玛窦[N];文汇报;2010年
10 许知远;利玛窦的方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