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正割光束在强非局域对数饱和型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特性
【摘要】:从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依据对数饱和型非线性介质中非线性折射率的变化规律,求出了1+1维双曲正割光束在强非局域对数饱和型非线性介质所对应的拉格朗日密度函数的近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分法得到了光束各参量的演化方程。从光束各参量的演化方程出发,进一步得到了光束各参量的演化规律,并由此得到了一个临界束宽。当光束初始束宽等于临界束宽时,并且从束腰处入射时可以得到稳定的1+1维双曲正割型空间光孤子;在一般情形下,光束初始束宽不等于临界束宽时,得到了束宽振荡的1+1维双曲正割型空间呼吸子。
|
|
|
|
1 |
肖珊;桑志文;常山;;光纤中随时间变化的三阶非线性对类明孤子传输特性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报;2010年03期 |
2 |
王形华;李昌华;刘孟连;;具有e指数响应的弱非局域介质中的Sech空间光孤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3 |
王玉青;钟东洲;黄东;;初始波前曲率对强非局域介质中光束演化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0年08期 |
4 |
刘金龙;陈金华;李海;旷卫民;;强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超高斯空间光孤子族[J];光学学报;2007年07期 |
5 |
王形华;郭旗;;双曲正割型光束在强非局域介质中的传输特性[J];中国激光;2006年05期 |
6 |
王形华,谢应茂;强非局域介质中傍轴高斯光束在传输特性的变分研究[J];江西科学;2005年03期 |
7 |
王形华;陈信伟;凌震乾;孙荣祖;;椭圆高斯光束在强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传输特性的变分研究[J];江西科学;2006年06期 |
8 |
王形华;谢正莲;刘孟连;;强非局域介质中超高斯型光束的传输特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9 |
王形华;谢应茂;王磊;吴诗敏;;强非局域介质中高斯型损耗空间光孤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11期 |
10 |
王玉青;张京玲;廖惜春;;非局域耗散介质中椭圆高斯光束的传输特性[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1 |
王形华,郭旗,谢逸群;强非局域介质中高斯光束参量演化规律的分析[J];中国激光;2005年08期 |
12 |
马堃;胡健;倪秀波;吴长义;黄时中;;氮原子和类氮离子基态能量的变分计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3 |
汪志刚;朱俊;程艳;;用类Li原子波函数对H_5~(2+)团簇的正四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
14 |
张纪岳,郭治安;哈肯学派简介[J];自然杂志;1983年06期 |
15 |
陈智浩;;自聚焦对发散纤维光学特征的影响[J];光通信技术;1992年01期 |
16 |
张贤义;;用于波导片的晶体[J];激光技术;1993年04期 |
17 |
尹国盛,顾玉宗,黄明举,毛艳丽;非线性光学及其若干新进展[J];物理;2002年11期 |
18 |
展凯云,裴延波,侯春风;向列相液晶中空间光孤子的研究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
19 |
陈玉红,何忠芳,李延龙;B~(3+)离子基态能量与波函数的变分计算[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20 |
胡先权;许杰;马勇;殷霖;;四参数法计算氦原子基态能级[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