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动态输出反馈的时滞系统鲁棒容错控制

钱伟  刘娟  孙优贤  
【摘要】:考虑参数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问题。为设计输出动态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在传感器发生故障时仍能保持渐近稳定。基于一种传感器故障模型,通过在解析过程中使用非线性变换和锥补线性化方法,得到了与时滞相关的动态输出反馈鲁棒容错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控制器参数的显式表示。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寅;具锥有界不确定性的线性时滞系统的可镇定问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6期
2 王广雄;;数字仿真的一种实用技术及其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84年02期
3 吴景伟;;判定时滞系统稳定性的一种简便方法[J];电机与控制学报;1987年03期
4 章毅;非线性中立型系统的稳定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S2期
5 张世平;张世铭;;具有状态观测器的模型跟踪控制系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6 袁敏;周其节;;有纯滞后的系统的简化模型预测控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7 梁嘉森,王德源;高可靠性多机容错系统[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8 陈铁军,邱祖廉;串联时滞系统的预估控制及其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9年01期
9 郑卫新,冯纯伯;随机时滞系统的优化搜索辨识方法[J];信息与控制;1989年01期
10 ;《信息与控制》第18卷(1989年)总目次[J];信息与控制;198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香彩;刘永清;关治洪;;不确定大型时滞系统的分散镇定[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韩清龙;俞金寿;;满足匹配条件的不确定性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的新判据[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王晓东;杨德生;;神经网络在导弹容错控制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4 王劭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智能可靠性技术[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5 解三明;吴沧浦;;离散时滞大系统的最优跟踪递阶控制方法[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6年
6 何哲伟;胡维礼;吴晓蓓;陈庆伟;姜建芳;;关联大系统H_∞分散鲁棒容错控制[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7 沈建京;张剑;;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时滞区间大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8 郑锋;程勉;高为炳;;时滞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及其实现问题[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黄诚;叶银忠;潘日芳;;容错控制中传感器、执行器故障模型“全或无状态描述”局限性分析及改进[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孙金生;王执铨;李军;冯瓒刚;;具有完整性的观测器状态反馈控制系统设计[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培刚;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庄开宇;变结构控制理论若干问题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3 张晴;线性时滞系统频域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郭发明;分布参数控制系统的小时滞鲁棒稳定性[D];四川大学;2002年
5 邱志鹏;恒化器系统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张登峰;动态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鲁(?);不确定Lur'e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窦连旺;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及其调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赵驯洪;线性离散时滞大系统最优控制的灵敏度参数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钱华明;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及其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仿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D];燕山大学;2000年
2 郑叶飞;基于模型的集散系统智能化容错控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3 张晋;时滞系统的H∞鲁棒控制策略研究[D];甘肃工业大学;2001年
4 罗小元;不确定连续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D];燕山大学;2001年
5 龙承念;离散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及应用[D];燕山大学;2001年
6 金路;减摇鳍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7 张胜祥;时滞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8 苗军霞;时滞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控制[D];郑州大学;2001年
9 李信洪;基于神经网络的时滞控制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10 陈振毅;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