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多)基地天气雷达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近年来 ,利用双 (多 )基地天气雷达系统进行天气探测受到重视 ,我国用双 (多 )基地天气雷达系统进行天气探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双 (多 )基地天气雷达系统的构成及性能特点 ,分析了它的探测原理 ,给出了它与单基天气雷达网探测结果比较。通过讨论说明了用双 (多 )基地天气雷达系统进行天气探测是有效的和实用的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特别对我国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尽快获取真实三维风场等天气信息有重大意义
|
|
|
|
1 |
王魁山;下垫面对郑州城市边界层风的影响[J];气象;1998年07期 |
2 |
覃军,袁业畅,李燕,李源;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场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年04期 |
3 |
陈梅汀,谢磊,曹美兰,邵迪青;对0314台风“鸣蝉”的一些讨论[J];海洋预报;2004年03期 |
4 |
郭万里;;一次暴雨天气的分析[J];新疆气象;1991年10期 |
5 |
刘焕彬,王栋成,郑全岭;沂蒙南部山区冬季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结构特征研究[J];气象科学;2005年03期 |
6 |
戴铁丕,梁汉明,陈仲荣,陈明;用单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反演的风场资料及其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1993年03期 |
7 |
郭艳君,倪允琪;ENSO期间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对我国冬季风的影响[J];气象;1998年09期 |
8 |
陈玉宝;威宁2001年9月17日强雷雨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02年01期 |
9 |
黄耀荣,许淙,尹涛,张海影;南极长城站气压场和风场分析[J];极地研究;2000年02期 |
10 |
邓雯,田万顺,孙景兰,布亚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试验分析[J];气象;2004年05期 |
11 |
林爱兰;张人禾;;大气低层风场对南海海温的影响及其与季风的关系[J];海洋科学;2009年01期 |
12 |
郑彬;;以风场和湿度的显著季节变化确定全球季风的分布[J];气象科学;2006年05期 |
13 |
谢东;王汉青;李向阳;;复杂地形条件下大气风场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4 |
安兴琴,陈玉春,吕世华;中尺度模式对冬季兰州市低空风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2年02期 |
15 |
邱玉珺;邹学勇;;反映近地面状况的一个参数——风场分维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6 |
沈如金;一种初始方程中应用实测风进行风场初值化的方法[J];大气科学;1992年03期 |
17 |
庄丽;西北太平洋台风风场和波浪场特征[J];气象;1998年07期 |
18 |
王鹏飞;对康熙帝风的性能认识的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9 |
王可丽,江灏,吴虹;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环流动力结构分析[J];高原气象;2002年03期 |
20 |
杜燕军;;线性回归法在风场空气密度模拟中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