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前世今生
【摘要】: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和当代国计民生中占据独特的地位.长江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大河,在区域宏观地理环境演化中具有标志性意义.长江的年龄(或者起源与演化历史)作为地球科学界和大众关注的热点,长期存在重大争议,从4 5百万年(始新世)到数万年(更新世晚期)不等,成为科学界一个著名的"世纪谜题".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盆地开展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揭示出在始新世时期区内存在大型的南流水系,在渐新世期间(或渐新世末期)南流水系转向东流,形成长江第一湾(也有写作"弯").长江中下游新生代盆地的沉积记录也显示,长江上游物质在渐新世晚期(或者最晚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就已经能够到达下游,表明贯通东流的长江水系从此诞生.长江是超大型河系,其地质演化主要受到区域构造地貌控制.在新生代,青藏高原地区岩石圈加厚,地表隆升;亚洲东部岩石圈持续伸展减薄,西太平洋边缘海扩张,导致中国西高东低的宏观地形格局逐渐建立,长江的发育与演化正是孕育在这样的宏观构造地貌背景之下.
|
|
|
|
1 |
依力哈木江·吐尼亚孜;;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概述[J];有色金属设计;2019年04期 |
2 |
S.Polachan;潘秋霞;;泰国新生代盆地的形成[J];海洋地质译丛;1991年05期 |
3 |
马昌威;叶征宇;曹云;王超;;云南宁蒗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中国地质调查;2021年01期 |
4 |
孙泽轩;陈洪德;朱西养;王四利;陈勇;;滇西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现状与找矿前景[J];四川地质学报;2006年01期 |
5 |
郭冶;张兴洲;;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群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J];地质论评;2015年S1期 |
6 |
傅德荣;控制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铲形断裂构造[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7年03期 |
7 |
何付兵;;论北京平谷新生代盆地的成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4期 |
8 |
宋鹰;李亚哲;陆金波;;渤海湾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7年05期 |
9 |
宋鹰;李亚哲;陆金波;;渤海湾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6年22期 |
10 |
赵宝光,陈友良,姚毅峰,陈志国,杜小林;滇西新生代盆地沉积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J];铀矿地质;2003年06期 |
11 |
冯旭亮;张功成;王万银;赵志刚;邱之云;谢晓军;纪晓琳;鲁宝亮;宋双;;基于重磁震资料的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综合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10期 |
12 |
舒良树,周新民,邓平,余心起,王彬,祖辅平;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J];地质通报;2004年Z2期 |
13 |
练铭祥,薛冰,杨盛良;苏北新生代盆地断陷和坳陷的形成机理[J];石油实验地质;2001年03期 |
14 |
田同亮;;山东省沂源县中—新生代盆地成生、演化作用讨论[J];西部探矿工程;2020年07期 |
15 |
李文勇;曾祥辉;黄家坚;;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残留盆地还是叠合盆地?[J];地质学报;2009年09期 |
16 |
孙兆元;青藏高原北部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对柴达木等中、新生代盆地形成的控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4期 |
17 |
孙泽轩;新生代盆地砂岩铀矿局部排泄源、阻水断裂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