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麻粒岩捕掳体的岩石学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内蒙古赤峰和宁城地区早中生代闪长岩中发现了麻粒岩捕虏体,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紫苏辉石、透辉石和斜长石,含有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及钛铁矿.麻粒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和弱片麻状构造.有些样品中出现大量由拉长石和蠕虫状紫苏辉石构成的交生结构,并偶见中长石和拉长石颗粒周围发育由倍长石和蠕虫状紫苏辉石构成的环边,指示早期可能存在过石榴石并分解于随后减压作用中.有些样品中出现变余辉长结构以及紫苏辉石内部存在叶片状透辉石,说明其原岩为苏长岩或辉长岩.变质作用研究和温压计算表明该区麻粒岩捕掳体经历了如下变质演化过程:(1)一套侵位于下地壳的辉长苏长岩发生等压冷却形成可能含有石榴石的高压麻粒岩;(2)之后被闪长岩浆捕获并快速上升,发生等温降压变成低压二辉麻粒岩;(3)伴随闪长岩冷却结晶,二辉麻粒岩发生等压降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质作用.由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形成的以辉石岩为主的堆晶岩和由辉长-苏长岩冷却形成的中-高压麻粒岩共同组成了该区早中生代更新的下地壳.
|
|
|
|
1 |
邵济安,韩庆军,李惠民;华北克拉通早中生代麻粒岩捕虏体的发现[J];中国科学D辑;2000年S1期 |
2 |
翟明国;樊祺诚;张宏福;隋建立;;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中的下地壳过程:岩浆底侵、置换与拆沉作用[J];岩石学报;2005年06期 |
3 |
翟明国;;华北麻粒岩相岩石的主要特征及今后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岩石学报;1991年04期 |
4 |
翟明国;;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破坏前的岩石圈地幔与下地壳[J];岩石学报;2008年10期 |
5 |
朱日祥;;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研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
6 |
翟明国;彭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J];岩石学报;2007年11期 |
7 |
邵济安,张任祜,韩庆军,张履桥,乔广生,桑海清;内蒙古喀喇沁堆晶岩捕虏体和寄主闪长岩的同位素年龄[J];地球化学;2000年04期 |
8 |
翟明国;;华北克拉通2.1~1.7Ga地质事件群的分解和构造意义探讨[J];岩石学报;2004年06期 |
9 |
林舸;赵崇斌;肖焕钦;陈广浩;闫义;张德圣;刘士林;陈运平;;华北克拉通构造活化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年02期 |
10 |
孙金凤;杨进辉;;华北东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与克拉通破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11 |
朱日祥;陈凌;吴福元;刘俊来;;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范围与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5期 |
12 |
邵济安,韩庆军,张履桥,牟保磊;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堆积杂岩捕虏体的发现[J];科学通报;1999年05期 |
13 |
刘庆生,高山,刘勇胜;华北克拉通中部大陆地壳断面磁性结构研究及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
14 |
杨进辉;吴福元;;华北东部三叠纪岩浆作用与克拉通破坏[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7期 |
15 |
张宏福;;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能够被破坏之关键[J];科学通报;2009年14期 |
16 |
嵇少丞;王茜;杨文采;;华北克拉通泊松比与地壳厚度的关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
17 |
路凤香,郑建平,张瑞生,陈美华;华北克拉通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J];地学前缘;2005年01期 |
18 |
佘宏全,徐贵忠,周瑞,王艺芬,颜丹平,杨振德,杨忆;内蒙东部红花沟金矿田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J];现代地质;2000年04期 |
19 |
翟明国,樊祺诚;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J];岩石学报;2002年01期 |
20 |
侯贵廷,穆治国;华北克拉通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K-Ar年龄及地质意义[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