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沿海M_w9.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郝金来  王卫民  姚振兴  
【摘要】: <正>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在日本本州东海岸发生了一次Mw9.0级地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定位结果,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38.321°N,142.369°E,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地质调查与研究》征订启事[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1年02期
2 G.M.Atkinson;N.Kraeva;K.Assatourians;杨国栋;郝俐丽;苏洁;;安大略萨德伯里附近的近场(震源距<30km)地震动衰减[J];世界地震译丛;2011年02期
3 李迎秋;刘鑫;万永革;;利用智利地震震源分布确定智利地区主震断层面[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地质通报》(月刊)征稿简则[J];地质通报;2011年07期
5 徐锡伟;谭锡斌;吴国栋;陈建波;沈军;方伟;宋和平;;2008年于田M_S 7.3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讨论[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6 ;《中国地质》(双月刊)稿约[J];中国地质;2011年03期
7 陈硕;;五种入侵美国的巨蟒[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Z1期
8 张海波;焦殿阳;;地质调查中手持GPS转换参数的确定[J];地质与资源;2011年03期
9 ;东北地区长白山区地质资料数据集成产品项目启动[J];地质与资源;2011年03期
10 赵宜宾;王涛;张鹤翔;曾文艺;;基于Sugeno型模糊推理的震中烈度预测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3期
11 ;《中国地质》(双月刊)稿约[J];中国地质;2011年04期
12 本刊编辑部;;“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2010年取得重要进展[J];地球学报;2011年03期
13 和自兴;;云南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开局顺利成果丰硕[J];云南地质;2011年02期
14 ;地震之最[J];旅游时代;2011年04期
15 ;《西北地质》电子邮箱更改通知[J];西北地质;2011年02期
16 邵毅;;地质调查是科学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7期
17 ;定位定向数字地质罗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J];地质装备;2011年04期
18 张毅;许军强;;河南中西部圈定11个成矿远景区[J];资源导刊;2011年08期
19 彭小波;李小军;刘启方;;基于强震记录估算同震位移的研究进展及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3期
20 晓冬;;二氧化碳捕集储藏拟在内蒙古试点[J];西部资源;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海林;许力生;;日本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台阵技术成像[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臧绍先;宁杰远;;俯冲带引起的地震波速异常及其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3 臧绍先;宁杰远;陈良君;;俯冲带的P波速度异常及相变的影响[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张克亮;魏东平;;俯冲带热结构及其对相变边界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建华;刘福田;胥颐;刘劲松;;西北太平洋俯冲带的形貌特征及动力学状态探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秦博;章文波;;利用强震记录反演2008汶川M_S 8.0地震震源破裂过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秦博;章文波;;2008汶川Ms8.0地震震源破裂过程与断层形状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臧绍先;袁建新;李安奕;赵明;;小笠原俯冲带的深部震源参数及深部形变[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臧绍先;周元泽;;中国东北660km间断面的结构及其与俯冲带的相互作用[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宁杰远;臧绍先;周丽梅;陈玉文;;两种俯冲模型物理场的数值模拟[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宏;断层滑动分布与震源破裂过程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2 余浩科;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尚继宏;马尼拉海沟中北段俯冲带特征对比及区域构造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4 唐宇;空间信息栅格(SIG)系统框架、服务体系与服务聚合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5 胥广银;潜在震源三维空间模型及其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6 段永红;中国东北西太平洋俯冲带火山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罗艳;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汪建军;同震、震后和震间应力触发[D];武汉大学;2010年
9 马强;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10 韦生吉;稀疏台网震源参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波;基于震源扫描算法的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汪贞杰;中小地震的多联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罗光财;三维长周期地震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4 李振;汶川8.0级地震断层摩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5 罗世清;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贾正元;地质调查元数据库管理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李雨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D];吉林大学;2008年
8 郭爱军;增生楔构造变形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李广;日本九州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于永亭;金川水电站右岸导流洞进水口边坡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露;国家地震局应急搜救中心专家:“震级大,震源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卢和举 孙金川;福建城市地质调查启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3 记者 孙宇浩;青海公益性地质调查与重要矿产勘查提速[N];中国矿业报;2008年
4 记者 李平;重视农业地质调查成果转化[N];中国矿业报;2009年
5 通讯员 余兴福 胡坪;国家地质调查专家赴紫阳调查地质灾害险情[N];安康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如春;粤东地区农业地质调查启动[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贾学颖;中国地质调查:尽显“经济效益”本色[N];中国财经报;2010年
8 记者 王琼杰;全国地质调查“十二五”目标任务敲定[N];中国矿业报;2010年
9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 严光生;“十二五”全国地质调查工作新部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记者 汪曼莉;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成立[N];陕西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