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滇西岩石圈地幔域分区和富集机制:新生代两类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研究

夏萍  徐义刚  
【摘要】:通过对滇西新生代两类富钾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发现该地区存在两个不同的地幔域,对应于产地的大地构造属性.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洱海高钾火山岩(42~24Ma)富集LILE,亏损HFSE,TiO2含量低(1%)、具有高的初始Sr/86Sr值(0.7064~0.7094)和负的ε值(?3.84~87Nd?4.64),与世界上典型的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富钾火山岩相似,其源区是受古特提斯域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型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位于华南板块的马关富钾火山岩(16Ma)具有OIB型微量元素特征,TiO2含量高(2%)、具有低的初始Sr/86Sr值(0.7041~0.7060)和正的ε值(5.46~7.03),与87Nd板内高钾火山岩类似,其源区是受源自软流圈小体积硅酸岩熔体交代的饱满型石榴子石相二辉橄榄岩.认为不能用统一的构造模型来解释两类富钾火山岩的时空展布.洱海地区的岩浆活动与加厚岩石圈的对流减薄有关,而马关地区的火山活动受控于南海张裂过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清福;王建;Hattori KH;盘晓东;刘金霖;谢志鹏;宋樾;;吉林南部辉南-靖宇地区岩石圈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研究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2 ;我国深部探测获重要发现[J];地质与资源;2011年03期
3 刘栋;赵志丹;朱弟成;王青;隋清霖;刘勇胜;胡兆初;莫宣学;;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雄巴盆地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4 刘因;付建民;姜枚;钱辉;罗玉华;李庆庆;;接收函数方法获得的和田—拜城剖面壳幔图像[J];中国地质;2011年04期
5 刘敏;赵志丹;管琪;董国臣;莫宣学;刘勇胜;胡兆初;;西藏聂荣微陆块早侏罗世中期花岗岩及其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证据[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6 黄河;张招崇;张东阳;杜红星;马乐天;康建丽;薛春纪;;中国南天山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质侵入岩的岩石成因与地壳增生[J];地质学报;2011年08期
7 于玉帅;高原;杨竹森;田世洪;刘英超;曹圣华;胡为正;郄海满;;西藏措勤尼雄矿田滚纠铁矿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8 刘飞;杨经绥;李天福;陈松永;徐向珍;李金阳;贾毅;;新疆北天山沙湾地区晚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1年04期
9 赵文霞;于丽芳;陈建林;郭倩;王保弟;;青藏米巴勒地区中新世钠质方沸石(霞石)响岩中单斜辉石环带研究:对岩浆-构造演化的启示[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10 谢克家;曾令森;刘静;高利娥;胡古月;;藏南昂仁县桑桑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通报;2011年09期
11 范小林;陆永德;;安徽洪镇变质核杂岩及其两侧盆地[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3期
12 李化启;许志琴;蔡志慧;唐哲民;杨梅;;滇西三江构造带西部腾冲地块内印支期岩浆热事件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萍;徐义刚;;滇西岩石圈地幔域分区和富集机制:新生代两类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研究[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迟效国;李才;金巍;董春艳;刘建峰;黎广荣;;青藏高原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与陆内俯冲作用的成因关系[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迟效国;董春艳;马瑞;刘建峰;梁一鸿;;藏北高镁钾质火山岩的源区性质:来自实验岩石学的成因约束[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夏群科;李佩;杨晓志;郝艳涛;冯敏;孙伟;;华北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水的含量和分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洪双;田小波;张忠杰;滕吉文;;青藏高原中部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宏福;英基丰;汤艳杰;张瑾;赵新苗;牛利锋;肖燕;苏本勋;;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不均一性:来自橄榄石的组成填图结果[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志超;吴福元;储著银;徐夕生;;安徽女山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同位素组成: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时代制约[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8 翟明国;;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破坏前的岩石圈地幔与下地壳[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赵新苗;张宏福;朱祥坤;张文慧;杨岳衡;汤艳杰;;华北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含金云母地幔岩提供的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C];2008年
10 高山;Roberta L.Rudnick;许文良;刘勇胜;袁洪林;柳小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减薄和壳幔交换作用:证据与思考[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尧;中国东南部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及锆石巨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夏萍;滇东南马关地区新生代富钾火山岩和幔源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杨晓志;中国东部下地壳麻粒岩矿物的水含量和H-O-Li同位素组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胡斌;滇西澜沧江成矿带铜成矿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谢力华;滇西澜沧江岩浆—变质—构造活动带铜(金)多金属找矿远景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6 金效华;兰科槽舌兰属的系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7 黄行凯;滇东南马关和屏边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和地幔包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动力学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李晓勇;燕山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成因及其对深部过程的制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9 王正海;云南鹤庆北衙富碱斑岩型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预测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10 陈百友;云南省澜沧老厂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泉;中国东部部分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成因[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路思明;吉林省辽源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成因及岩石圈地幔性质[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永栓;华北、华南地区岩石圈地幔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黄皓;北淮阳白垩纪火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5 哈洪双;滇西滇南伊斯兰建筑与文化研究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仇玉良;滇西山区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7 张超;高温高压下合成的玄武岩玻璃中的化学成分[D];吉林大学;2012年
8 罗志明;综合测井在滇西地浸砂岩铀矿勘探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凤祥;滇西小型自流盆地可地浸砂岩铀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李莉;安徽铜陵地区基性岩特征与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心;滇西人民的抗战[N];云南政协报;2005年
2 许文舟;茶在滇西[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魏鸿;滇西卷粉[N];中国特产报;2003年
4 周炳文;顾建平先生与《滇西日报》(上)[N];云南政协报;2010年
5 记者 宋卫极 实习记者 李润林;推进滇西“昆明园”建设 延伸昆明经济触角[N];云南政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孔云秀;我州稳步推进面向滇西的教育体系建设[N];大理日报(汉);2010年
7 赵太和;滇西文化走廊的资源开发[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米祖明;“滇西明珠”丽江受宠[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9 李云春;以文化推动企业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2年
10 李云春;在创新中求发展[N];中国建材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