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以江苏常州市为例
【摘要】:为了旅游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区域旅游业的合理布局与发展、旅游地旅游开发全局利益能得以保证及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必须充分分析其旅游空间结构。本文以常州市为例 ,对旅游地的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作了初步研究
|
|
|
|
1 |
翟辅东;环洞庭湖旅游区空间结构探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
2 |
陶伟,戴光全,吴霞;“世界遗产地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
3 |
卞显红,王苏洁;旅游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以江苏常州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4 |
柴彦威,林涛,刘志林,曹艺民;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
5 |
卞显红,王苏洁;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
6 |
张凡,薛惠锋;西安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初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
7 |
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4年04期 |
8 |
吕军,刘承良;近域旅游区空间整合—竞合模式发展研究——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9 |
刘名俭,黄猛;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4期 |
10 |
何俊阳;环洞庭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