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北京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对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作用

胡敏  张静  吴志军  
【摘要】:为了解北京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2003年5~11月间采集了23场北京降水样品,进行了pH值、电导率、水溶性阴阳离子和水溶性有机酸的测定.结果表明,降水pH平均值为6.18,呈中性;电导率平均值为52.23μS/cm,表明大气污染显著;SO42?,NO3?是含量最高的阴离子,平均浓度依次为521和174μeq/L;SO42?/NO3?物质的量浓度比的平均值为3.1,比1994年下降了15%;NH4+和Ca2+是含量最高的阳离子,平均浓度依次为376和397μeq/L;甲酸、乙酸和草酸是主要的水溶性有机酸,平均浓度依次为4.62,4.60和1.17μeq/L,占阴离子总浓度的2%.连续在线颗粒物离子成分测定仪(SJAC)观测到降水前后颗粒物离子浓度有显著差别,充分体现降水对颗粒物的去除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赵立志;康道平;湛荣和;邓明毅;周昌德;;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监测[J];重庆环境科学;1991年01期
2 王丽文,王云艳;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气颗粒物中七种阴离子分析方法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1993年04期
3 韦飞;陈福坤;;广西区内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防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年02期
4 王建国,徐鸣;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的阴离子[J];干旱环境监测;2004年01期
5 董传贵;;什么叫大气颗粒物并简要说明它的来源[J];华北电力技术;1985年09期
6 陈宗良,张远航,马慈光,何芬珠;京津大气颗粒物区域性的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1989年04期
7 李晶晶;陈天;任玉欢;;山西省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防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年05期
8 陈宇雄;范中杰;;大气颗粒物与血脂参数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年07期
9 刘君;布多;杨俊;倪海凤;杜梅;;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研究进展[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2年01期
10 王健;李慧敏;邓晓蓓;;大气颗粒物吸附的空气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年03期
11 王林;;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全自动分析简述[J];中国金属通报;2021年07期
12 孙玉伟;刘春亮;祁昕;;四平市雾霾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和来源分析[J];山东化工;2017年02期
13 杨友明,张辰,周春玉,张增全,王家贞,兰嗣国,彭洪俊 ,朱雷 ,于宝善 ,李永远;承德市大气颗粒物中有害化学成分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0年04期
14 何仁江;柏珺;韩知峡;肖开煌;薛京舟;张青碧;;2016年泸州城区大气颗粒物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年09期
15 杨相龙;黄碧捷;徐杰佳;张茂荣;;大气颗粒物暴露及其健康效益评估方法研究[J];绿色科技;202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牛彧文;;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作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2 吴堑虹;戴塔根;徐海珍;苏调红;;长株潭地区大气颗粒物矿物组成及意义初析[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李晓璐;耿红;张辰;冯雨航;Chul-Un Ro;;显微分析与PMF模型结合用于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方法探索[A];第二十五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4 段佳鹏;胡柯;李蒲;方沙沙;唐经礼;;2017年春季一次沙尘过程期间武汉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分析[A];第二十五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5 申杰文;谢宏彬;;有机胺促进甲磺酸成核的分子机制[A];人工智能与人类健康论文摘要集[C];2021年
6 王辉;吕帆;王继红;;石家庄市鹿泉区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A];第二十四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7 夏赛;金杰;卫新来;张勇;;大气颗粒物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20年
8 俞梁敏;邱亮;陈正勇;张苏伟;吴升海;;昆山经济开发区大气PM_(2.5)元素组分及溯源分析[A];第12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环境保护分论坛暨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9 丁丽霞;;浅论施工低层大气颗粒物分析及绿色环保的推进[A];2021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21年
10 库婷婷;桑楠;;PM_(2.5)诱导突触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其miRNAs调控机制[A];第一届全国环境化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8年
11 邬静;胡吉成;许晨阳;;典型工业区大气颗粒物中PCNs的浓度水平及粒径分布规律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8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论文集[C];2018年
12 塔娜;王俊霞;王怡;安乌云;;内蒙古主要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8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论文集[C];2018年
13 黄汝锦;倪海燕;曹军骥;;碳同位素示踪大气含碳气溶胶来源及大气过程[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八)——专题74: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循环、专题75: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技术与应用、专题76:新能源、科学深钻岩石物理与井中探测前沿[C];2019年
14 杨桂实;温彪;李宏宇;郭利利;李宏艳;何秋生;;典型焦化污染区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研究[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八)——专题74: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循环、专题75: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技术与应用、专题76:新能源、科学深钻岩石物理与井中探测前沿[C];2019年
15 李家骅;丁珏;翁培奋;;大气颗粒物对雾霾天气的影响机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6 金象春;张贵英;肖才锦;王平生;王兴华;华龙;姚永刚;袁国军;倪邦发;;北京新镇地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17 王鹏;王崇臣;;气象条件对大气颗粒物中铅镉以及阴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18 李晓东;柳泽文孝;李海华;;成都市冬季粒径分级大气颗粒物的水溶性组分变化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9 白志鹏;;大气颗粒物环境基准研究历程与展望[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20 李红;王峰威;邓利群;柴发合;王淑兰;余学春;郑爱华;;环形溶蚀器大气颗粒物采样系统条件实验研究:涂层溶液浓度的季节对比[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运川;大气颗粒物中溴和碘的浓度特征及来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丹;WDXRF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唐晓星;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分析的ICP-MS联用技术方法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杨洪春;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在轨定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夏远;稀土矿区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组分对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9年
6 吕立慧;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的大气颗粒物走航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周海军;包头市大气颗粒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8年
8 张子宜;吉林省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分布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聂玮;我国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吴琳;降低二次有机碳对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影响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1 汪青;上海城市大气颗粒物PAHs及其干湿沉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2 罗莹华;韶关市大气颗粒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源解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3 张磊;大气颗粒物源-汇过程对中国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14 刘立;东莞/武汉城市大气颗粒物的理化特性与来源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5 张玉梅;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和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6 刘光亚;基于全反射X射线荧光技术的武汉市大气颗粒物有害元素浓度分析[D];南华大学;2011年
17 陶燕;兰州市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18 杜万光;不同尺度下北京公园绿地颗粒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19 胡颖;宣威肺癌地区室内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及其毒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0 邱立民;城市大气中颗粒物源解析的不确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瑾;大气颗粒物中砷、硒的形态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
2 孟凡胜;京津冀中部2016年夏季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特征[D];山西大学;2018年
3 李雪;大气颗粒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颗粒物的影响作用[D];湖南大学;2019年
4 王国龙;南宁大气颗粒物中放射性核素与重金属含量测定[D];广西大学;2019年
5 朱珊珊;河北邯郸市2013-2017年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6 白旭;太原市大气颗粒物元素组成与健康风险评估[D];山西大学;2019年
7 刘立彪;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室内外变化规律[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8 马泽源;城市游憩林对PM_(2.5)和PM_(10)的调控作用与影响因素[D];东华理工大学;2019年
9 蒋颖;上海市居民区与工业区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生物可给性与健康风险评估[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10 丁倩;上海市部分地区大气颗粒物PM_(2.5)中溴代阻燃剂污染特征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11 孟祥;聊城市徒骇河风景区大气颗粒物变化特征研究[D];聊城大学;2019年
12 吴雪伟;东北农业耕作和收割时期大气颗粒物排放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9年
13 戴炜帅;金华城区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14 卓美惠;大气颗粒物中氯代石蜡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15 袁泉;基于黑龙江大学站研究城市大气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D];黑龙江大学;2019年
16 邓慧颖;福州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理化特征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17 金徐伊飞;杭州大气颗粒物的形态和来源解析以及金属元素在污染天气的作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18 袁月;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组分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毒性作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19 包鹏威;北京乡土树种对大气颗粒物影响的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20 刘欢欢;基于超声清洗的北京5种乡土树种叶表面颗粒物滞纳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赵文红;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N];科技日报;2012年
2 通讯员 赵磊;我市健全完善车载大气颗粒物监测系统[N];定州日报;2022年
3 记者 孙国根;大气颗粒物暴露改变儿童颊黏膜微生物菌群[N];健康报;2021年
4 记者 黄辛;研究揭示大气颗粒物形成新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8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铁铮;“绿色穹顶”防霾威力如何?[N];中国花卉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雍黎;监测大气污染有了“火眼金睛”[N];科技日报;2017年
7 记者 叶乐峰;9城市完成大气颗粒物源解析[N];光明日报;2015年
8 ;邵阳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条例[N];邵阳日报;2020年
9 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邵阳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条例》的说明[N];邵阳日报;2020年
10 本报记者 吴苡婷 通讯员 殷梦昊;30分钟内实时智能播报大气颗粒物生物毒性[N];上海科技报;2020年
11 记者 郑菁菁 通讯员 徐力婧;我市建成首座环境大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站[N];衢州日报;2021年
12 记者 操秀英;我首次实现京津冀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监测[N];科技日报;2015年
13 记者  吴惠君 通讯员  张宁;我省首次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大气颗粒物[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14 学生记者 王仙茅 徐雯;为了纯净的蓝天,我们一直在努力[N];新清华;2010年
15 本报记者 张倩 周恩泽;PM_(2.5),你了解它多少?[N];中国气象报;2012年
16 记者 贾敏 通讯员 王婷婷 闫冬雪;大气颗粒物监测日报制作系统及雾、霾数据处理平台两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4年
17 本报记者 许琦敏;PM2.5背后的研究[N];文汇报;2012年
18 记者 黄辛;科学家追踪上海雾霾来源与成因[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9 记者 成俊敏;《长治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N];长治日报;2007年
20 本报记者 卓九成 孙文生 杜朋举;周卫健:建议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N];陕西日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