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Gel法制备掺Fe莫来石的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摘要】:为深入了解回转窑结圈的反应动力学机制,结合Sol-Gel法和燃烧法合成了掺杂量(质量分数)为0%、9%、12%和15%Fe的莫来石前驱体。利用DSC、XRD、SEM以及EDS对实验过程的物相转变、微晶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非等温动力学模型(KAS、Augis-Bennett方程)和GaussAmp拟合方程计算了活化能E_a、Avrami指数n和拟合速率方程f(t)。结果发现,铁的加入会降低莫来石结晶温度,使液相形成温度降低,莫来石纳米晶呈三维扩散长大,晶体由形状良好的等轴球形发展为枝晶状,形成了枝晶互锁结构,对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E_a为941.49 kJ/mol,n为1.46,拟合反应为自催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Fe的加入会促使莫来石反应活化能和液相形成温度降低,导致物料板结,结圈加剧。
|
|
|
|
1 |
孙艳群;;Fe对湿法炼锌高钴净化工序的影响及防控措施[J];中国有色冶金;2020年03期 |
2 |
郑雅杰,彭春丽,肖忠良,陈启元;机械活化硫铁矿还原Fe~(3+)反应动力学[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3 |
赵同新;崔会杰;胡晓春;孙友宝;黄涛宏;;电子探针对磁铁矿中变价元素Fe的测试方法[J];物理测试;2020年03期 |
4 |
张旭;冯雅丽;李浩然;饶俊;;微生物浸出低品位软锰矿过程中H~+和Fe~(3+)对反应过程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8期 |
5 |
诸葛兰剑,吴雪梅,董业民,孙建平,姚伟国;球磨法制备α′-Fe(N)超细粉末[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年04期 |
6 |
谢德龙;万隆;宁春旭;林峰;方啸虎;秦海青;潘晓毅;;Fe基预合金粉的结构及低温烧结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5年01期 |
7 |
路殿坤,刘大星,杨红英,杨立,魏绪钧;氧化铁硫杆菌氧化Fe~(2+)的机理分析[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0年03期 |
8 |
杨曜;殷素红;徐创霞;毛海勇;;利用工业废渣煤矸石高温还原回收钢渣中Fe的研究[J];四川建材;2015年01期 |
9 |
李国勇;解芳;;添加纳米粉体对Fe基粉末冶金构件烧结温度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4年02期 |
10 |
任丽平;张智;李柏林;谭洪;;活性污泥中Fe(Ⅲ)还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还原特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
11 |
冯杨;王丽娜;薛天艳;齐涛;初景龙;王京刚;;EDTA络合高钛渣熔盐反应产物中的Fe~(3+)及TiO_2的制备[J];过程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
12 |
杨红斌,荆秀艳;Fe~(3+)离子在低品位铜矿生物浸出中的行为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3 |
马鹏程;杨洪英;佟琳琳;韩战旗;宋言;;黄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Fe(Ⅱ)和Fe(Ⅲ)的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年06期 |
14 |
王振南;汪莉;李哲;李梦霞;贠丽;李鑫;;Fe~(3+)对氨法脱硫工艺中氧化和结晶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5年S1期 |
15 |
李红;胡兆吉;董庆珍;李鹰;;响应曲面法优化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工艺条件试验研究[J];湿法冶金;2011年01期 |
16 |
沈艳杰,龚文琪,雷绍民,胡纯;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形态及对Fe~(2+)的氧化研究[J];生物技术;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