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一种评估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PM_(2.5)影响的新方法

王哲  王自发  郑海涛  
【摘要】: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2013年2月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提出了定量估算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PM2.5影响的污染物相对比值(PM2.5/CO)法。利用该方法研究表明,2013年北京除夕烟花爆竹燃放使PM2.5单站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增加709μg/m3(石景山古城监测点);全市24小时平均浓度增加88μg/m3,达到159μg/m3,空气质量由良好升级为重度污染。元宵节夜间烟花爆竹燃放使PM2.5单站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增加469μg/m3(海淀万柳监测点),全市24小时平均浓度增加54μg/m3。除夕夜、元宵夜全市平均烟花爆竹PM2.5浓度超过75μg/m3的时间分别为5、7 h,达到峰值后半衰期分别为0.9、1.7 h。城区烟花爆竹PM2.5浓度高于郊区,并可导致下风向郊区的PM2.5浓度显著增加。除夕、元宵节北京市区烟花爆竹排放PM2.5总量分别约为1.91×105kg、1.17×105kg。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吴鹏;高庆先;孙丹;师华定;;中国春季北方大气气溶胶浓度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2 谢绍东;宋翔宇;申新华;;应用COPERTⅢ模型计算中国机动车排放因子[J];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3 姚芝茂;滕云;王晟;武雪芳;段宁;;小型燃油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控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09期
4 田刚;樊守彬;黄玉虎;聂磊;李钢;;风速对人为扬尘源PM_(10)排放浓度和强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8年10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梦侠;杨炳建;李申杰;朱丽波;徐能斌;俞杰;汪伟峰;赵倩;;基于大气自动站PM_(10)滤纸的新型二噁英监测技术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曼婷;刘秋英;李承龙;丁育颉;王晓玲;;焚化厂排放细悬浮微粒(PM_(2.5))及其金属元素的特性之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邱长燕;印红玲;于重水;张超;叶芝祥;杨迎春;;成都市中心和航空港大气PM_(10)的酸度及其对酸雨的影响[A];成都市科技年会分会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叶芝祥;杨迎春;袁伟;张超;邱长燕;印红玲;;成都市中心及航空港秋冬季大气PM_(10)与雾水中无机阴离子的变化特征[A];成都市科技年会分会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婷;曹军骥;刘随心;;西安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季节变化和来源特征[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6 刘艳菊;张美根;张仁健;陈红岩;张婷婷;;2009年春季大气PM_(2.5)、黑碳和有机碳浓度变化特征[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7 冯喜媛;高枞亭;药明;;长春市可吸入颗粒物PM_(10)分布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8 谢鹏;刘晓云;刘兆荣;李湉湉;钟流举;向运荣;;珠三角地区实行PM_(10)浓度控制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9 周家斌;钱佳;苑金鹏;祁士华;;武汉大气PM_(2.5)有机组成、季节变化及源解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翟秋敏;袁媛;路晓芳;王广华;;开封市近地层PM_(10)、PM_(2.5)中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晓梅;我国典型地区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的理化特征及来源解析[D];山东大学;2012年
2 宋晓焱;煤矿区城市大气PM_(10)的物理化学特征和毒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3 周林;宣威肺癌高发区室内PM_(10)的理化性质及毒理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冯业荣;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5 古金霞;天津市区PM_(2.5)污染特征及灰霾等级评价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樊景森;宣威肺癌高发区室内PM_(10)和PM_(2.5)理化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岑世宏;京津唐城市群大气PM_(10)和PM_(2.5)理化特征及健康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雷利利;NTP-NC技术脱除NO_x及对PM理化性能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卓;非排放源因素对龙岩市PM_(10)污染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静;兰州市大气PM_(10)、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顶;大庆市PM_(10)污染预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加恒;济南市PM_(10)污染特征及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董灿;济南公共场所室内环境中PM_(2.5)及无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袁超;香港PM_(2.5)水溶性离子的在线监测仪器评估及理化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7 施展;中国北部湾地区夏季PM_(2.5)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初探[D];吉林大学;2013年
8 王冰;西安市南郊大气颗粒物PM_(2.5)及其组分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计广;汽车颗粒物PM_(2.5)排放特性及后处理技术控制途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胜强;西安市PM_(2.5)以及降水中水溶性组分的污染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