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变化原因分析

罗海江  方修琦  白海玲  王文杰  
【摘要】:决定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的影响因子主要有两类:一是下垫面的影响,山区、丘陵的生产能力高于平原区,在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生态类型中,林地生产能力最高,耕地次之,草地最低;二是气候因子的影响,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逐级递增的趋势,造成这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季风气候造成的降水空间分布。同时,温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尤其是东部地区。降水对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影响强度较温度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留瑜,刘百胜;美国陆地卫星在农、林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0年03期
2 佘之祥,陈月娥,唐振铁;太湖平原土地利用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81年04期
3 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土地资源组;自贡地区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4 许牧,宗树森,林茂,刘国勖;试论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81年02期
5 李振泉;;吉林省综合农业区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6 葛孝义;;关于干旱灌区土地规划的若干环境问題[J];新疆环境保护;1981年04期
7 酆慧兰,王和根;新疆阿勒泰东部地区土地利用调查研究[J];经济地理;1982年03期
8 David L.Bucknam ,邹义鉴;科罗拉多州土地利用与管理[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2年02期
9 Gary R.Letcher ,戴富强;新泽西的松树荒原作为保护受侵蚀地区的策略[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2年02期
10 张乾源,刘家仲;日本筑波科学城[J];自然杂志;198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卢光辉;王京国;;台湾雨水径流之模拟利用[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3 仇荣亮;;顺德市新市区中心区环境规划中的生态问题[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范炳全;徐亦文;张燕平;贺曙光;金芬;;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研究的理论与模型[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周诚;;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城市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96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1996年
6 吳功顯;趙靜慧;;台灣地區都市發展農地管制與永續性發展策略[A];城市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96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1996年
7 趙達文;;台灣都市發展中的土地問題與對策[A];城市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96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1996年
8 謝靜琪;黄俊源;;當前臺灣地區都市土地使用管制制度之課題與解決方向之芻議[A];城市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96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1996年
9 韓乾;周惠文;;都市擴張用地與農地競用衝突現象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A];城市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96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1996年
10 謝智榮;;台灣市地重劃實例與優缺點[A];城市土地利用和农地保护——'96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利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陈文惠;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于伟;土地退化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董亮;GIS支持下西湖流域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周宝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傅瓦利;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7 王丽;大城市交通影响分析体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8 杨勤科;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与水土保持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郭川;论经济转型中的土地用途管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10 刘燕;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安青;GIS支持下对高寒地区土地利用、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孟淑英;资源卫星遥感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王克强;明清苏州地区土地利用及其可持续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王世元;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王红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6 侯淑涛;DEM支持下的临界土地利用识别技术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7 张晓芳;潍坊市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丁宇;新疆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9 秦艳培;RS和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以郑汴间沙岗地区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10 黄金富;县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凤琴;大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出台[N];北京日报;2000年
2 何驽;景观同考古学文化的关系[N];中国文物报;2000年
3 白云升 幸强国;小城镇建设应注重土地集约化利用[N];发展导报;2000年
4 白云升 幸强国;“小城镇大战略”中的土地集约利用[N];光明日报;2000年
5 冯加华;日本的休闲农园[N];湖北科技报;2000年
6 记者 杜登彬;土地流转从隐形走向公开[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7 高延德;小城镇建设要集约用地[N];青海日报;2000年
8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删节)[N];西安日报;2000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通释(未完待续)[N];西藏日报;2000年
10 记者 陈红梅;武汉拟建土地银行[N];中国建设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