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AChR-Ab水平和临床症状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究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抗乙酰胆咸受体抗体(AChRAb)水平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将其随机按照每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观察组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ChR-Ab水平、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ChR-Ab水平为(0.21±0.10)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0.37±0.1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0,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0,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为(4.96±1.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03±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0,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可以提高疗效,缓解患者不适感,在临床治疗中安全性能较好。
|
|
|
|
1 |
王晓晴;陈海涛;张文俊;拓西平;姚均迪;于晓雯;;胸腺切除术后 AChR-Ab 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军医;2021年06期 |
2 |
孙慧勤;宋璞;赵莉;智文虹;陈巍巍;张青山;;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滴度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A0期 |
3 |
韩波;朱思绮;朱敬轩;张程;;联合检测AchR-Ab和抗横纹肌抗体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年14期 |
4 |
张清勇,杜英;重症肌无力胸腺提取液蛋白异常发现与AchR-Ab关系的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2年02期 |
5 |
周文斌,王洪林,章坚,郭实士,谭利明;重组白细胞介素2及 T 细胞亚群对重症肌无力患者 AChR-ab 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年02期 |
6 |
梁芸;万玲玲;王之瑜;安翠平;杨红霞;;重症肌无力患者AchR-Ab、Titin-Ab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年01期 |
7 |
李婉宜,李明远,陈平,龚其美,徐文桢;同种异型T细胞抑制全身型MG患者AchR-Ab产生的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年05期 |
8 |
陈平,徐文桢,龚其美,李婉宜,周鸣生,袁必文;重症肌无力血清sIL-2R和AchR-ab水平变化的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5年03期 |
9 |
张晨红;张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及对血清Titin-Ab、IFN-γ及AchR-Ab水平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年30期 |
10 |
杜英,张清勇,阮丽荣,李付广,马希峰,李永丽;重症肌无力胸腺提取液蛋白分析及其与AchR-Ab关系的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年04期 |
11 |
袁晓林;;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cortactin、AChR-Ab、MuSK-Ab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年07期 |
12 |
田智斌;赵掌权;王战英;姬利;;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IL-9、IL-15、Titin-Ab、AchR-Ab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年16期 |
13 |
袁慧姣;韩波;;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PD-1和IL-23水平及其与AChR-Ab、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J];临床误诊误治;2021年03期 |
14 |
杨海龙;张习文;郑锴;;胸腺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AchR抗体和MuSK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07期 |
15 |
杨颖;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医学;2004年05期 |
16 |
黄攀;徐敏;何晓英;;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27a、microRNA-21的表达及其与AChR-Ab、IL-6的相关性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9年05期 |
17 |
董礼全;刘艳萍;徐东;彭忠民;马春燕;潘旭东;;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Treg、APO-1、RyR-Ab、干扰素-αAb、AchR-Ab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19期 |
18 |
景少巍;马文环;李红花;马文杰;李英信;孟繁平;;重症肌无力患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测定及意义[J];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05期 |
19 |
梁芙茹;高枫;;重症肌无力的自身抗体及机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