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及其工程菌研究进展
【摘要】:作为合成许多缩聚物单体的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是本世纪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化工原料,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1,3-propanediol dehydrogenase,PDOR,EC 1.1.1.202)在1,3-PD生产菌代谢途径中的作用,着重综述了PDOR的基因克隆表达情况及其性质特点,分析了PDOR的晶体结构,同时对1,3-PD生物法生产中工程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展望了生物法生产1,3-PD的前景,该文有助于加深对PDOR及其工程菌的了解,使其得到更多研究者的重视.
|
|
|
|
1 |
贺家明,赵祥颖,崔涛,伍传金;产葡萄糖异构酶工程菌工业发酵条件模拟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9年02期 |
2 |
宁华,王戈林,沈萍;基因工程菌(E.Coli WY8)产黑色素的条件研究[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3 |
王长青;工程菌固定化细胞生产L-蛋氨酸完成中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年01期 |
4 |
高红伟,徐莉娟,田曙光,李素波,王颖丽,宫锋,章扬培;重组α-半乳糖苷酶工程菌菌种稳定性鉴定[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年06期 |
5 |
胡志明,马骊,周明乾,孟民杰,杨介钻,王小宁;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6 |
贾振华;马宏;张霞;宋水山;邱健;李承光;;利用两种工程菌共培养生产聚羟基烷酸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6年02期 |
7 |
陈蔚青;陈虹;汤铭玉;;IGF-I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与工艺优化[J];发酵科技通讯;2010年01期 |
8 |
冯亦平;李珍;王健梅;;工程菌β-胡萝卜素累积及提取条件优化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9 |
陈向红;任绳武;;关于立索尔红不同金属色淀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1989年04期 |
10 |
侯登勇,张英起,韩苇,赵宁,颜真;TRAIL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及其体内活性的测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1 |
曹凤霞;曹笃霞;王玉洪;李国忠;;双光子荧光染料DPSSPI的合成与光学性质[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2 |
曹笃霞;王玉洪;陈红余;李国忠;张国辉;;吡啶盐染料DEHSPI的合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J];化工学报;2007年08期 |
13 |
贾晓鹤;陈莉;赵宁伟;殷志敏;;生物转化法应用重组谷氨酰转肽酶合成L-茶氨酸[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2期 |
14 |
殷玉和;高冷;吴丛梅;李东风;;重组质粒DNA D-GPEi工程菌发酵工艺的优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年02期 |
15 |
宋丹梅;郭媛;陆振欢;史真;;香豆素类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精细化工;2009年06期 |
16 |
王弘;梁艳;刘细霞;杨金易;雷红涛;沈玉栋;孙远明;;抗克伦特罗单链抗体基因工程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7期 |
17 |
郑正;;产苯丙氨酸解氨酶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1期 |
18 |
张春香;罗学刚;童锦禄;蒋声海;符玉梅;张涛;杨道文;吉春花;;牛肠激酶催化亚基工程菌培养条件的探索与鉴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09期 |
19 |
苏英剑,张新波,周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简述[J];山东医药工业;1998年03期 |
20 |
王凡强,王正祥,邵蔚蓝,刘吉泉,徐成勇,诸葛健;热稳定性过氧化氢酶工程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