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大+时间名词(的)”再议

杨松柠  
【摘要】: <正>对于"大+时间名词(的)"格式中的"时间名词"的用法,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意见:一是宋玉柱先生认为:进入这一格式的时间名词,"表示的都是有其特殊性的日子"[1]。例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明波;;简述谚语的语义特征及其语法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2 房红芳;李延波;;“XX门”的语义演变探微[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蒋书丽;孙燚兵;;从语义的角度分析抽象名词和量词的搭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彭国珍;;汉语开放等级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对句法表现的影响[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乃仲;段兴臻;;施事由字句动词的语义特征研究[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6 王芳;;“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限定与语义特征[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谢迪;;东北方言“×啦吧唧”的三个平面分析[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8 苗晓娟;;名词性语素“节”之功能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9 吴芳;;新兴“被xx”结构的分析及其规范化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10 苏敏;;汉语存现句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学周刊;2011年04期
11 邹少强;王娇;张学;;“在V着”结构的语法语义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12 年玉萍;;陕西方言中“嘹咋咧”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13 丁健纯;;词的否定格式拆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4 彭志斌;;基于因特网语料库的“去××化”构式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5 马丽;;壮语人体词汇语义特征分析——兼与汉语人体词汇比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6 何海英;;简析“这么”的句法特征及语义特征[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17 张冬梅;;网络谐音流行词语义探析——以“神马”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18 胡利华;;安徽亳州方言中的“得”简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9 岳中奇;;方式介宾状语的语义特征与变体类别[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0 游玉祥;;“X门”构式的语义信息及认知形成机制[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源;黄良喜;;再探讨汉语实词的句法类别不定——从词类原型的语义特征出发[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谢英;;关于“NP+不+X+谁+X”句式[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3 沙润霞;;从双宾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双宾句的句法形式考察一类“动宾结构+宾语”句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毕玉德;程兰涛;;韩国语动词语义分类树的推导[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6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7 付丽;;说“触电”[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殷国光;华建光;;《庄子》动词配价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10 吕晞;;“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阿美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石德富;台湾卑南语构词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楚芬;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森凤;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姚淑艳;现代汉语存在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屈正林;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D];南昌大学;2005年
4 王淑良;安化羊角塘方言被动句的句法[D];湖南大学;2006年
5 王璐;二十一世纪英汉新词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向柠;湖南武冈方言被动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曾晓进;固定结构“不一定”的立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过国娇;《红楼梦》(前80回)量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惠静;及物性的典型效应[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丽;《韩非子》介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福义;“救火”一词说古道今[N];光明日报;2007年
2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