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激光观测的溢油及其乳化过程散射模式研究进展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其高分辨率、能不受雨云影响实施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在海面溢油灾害应急监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溢油是因为海面油膜抑制了毛细波和重力波,在SAR图像上呈暗斑而被识别。然而,海面溢油的乳化过程直接影响SAR对海面溢油后向散射截面的观测精度。本研究以物理海洋学和激光原理以及海面电磁散射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利用激光扫描仪观测海面溢油粗糙度,分别与溢油特征参数、后向散射系数建立对应关系;耦合海面溢油参数与后向散射截面的关系,利用电磁散射数值建模方法,建立海面溢油散射模型,研究海面溢油乳化过程对微波后向散射截面的影响。本项目的研究将为SAR监测海面溢油量、溢油厚度及油品分布格局提供了可能;将进一步揭示海面溢油的散射机制,提高SAR海面监测溢油的精度和能力。
|
|
|
|
1 |
严志宇,许海梁;溢油乳化过程的研究进展[J];交通环保;2002年02期 |
2 |
周惠斌;;静海面除溢油 清污船显身手[J];海洋世界;2002年09期 |
3 |
祁佩时;邵志国;刘云芝;;低温溢油异常蒸发行为的数学模型与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4 |
赵恒强;陈军辉;韩彬;张栋;杨佰娟;程红艳;张道来;王小如;黎先春;;液相色谱稳定特征峰比值鉴别模拟渤海溢油[J];环境化学;2010年05期 |
5 |
管永义;李巍;林建国;;水下输油管道溢油运动模拟及应急处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6 |
浦宝康;1985年溢油会议论文题目[J];交通环保;1985年06期 |
7 |
张穗,方正信,李飞永,陈金斯;红外光谱法鉴别溢油的初步研究[J];热带海洋;1987年04期 |
8 |
浦宝康;1989年溢油会议论文题录[J];交通环保;1989年05期 |
9 |
浦宝康;1991年国际溢油会议题录[J];交通环保;1991年06期 |
10 |
韦兴平;美国清除溢油新方法介绍[J];海洋环境科学;1991年01期 |
11 |
武周虎,赵文谦;海面溢油扩展、离散和迁移的组合模型[J];海洋环境科学;1992年03期 |
12 |
宋春印
,范志杰;利用硅化合物处理溢油的新技术[J];交通环保;1992年02期 |
13 |
唐仕昆,陈志宏;山梨醇系凝油剂合成及其在溢油处理中的应用[J];交通环保;1995年04期 |
14 |
;1995年国际溢油会议论文题录[J];交通环保;1995年04期 |
15 |
徐恒振,周传光;模糊隶属度鉴别海面溢油[J];交通环保;1995年06期 |
16 |
彭放英;溢油模拟技术的发展水平[J];交通环保;1996年04期 |
17 |
余加艾,张波,陈伟斌,王仁树,刘钦政;渤海结冰海区溢油行为数值模拟[J];海洋与湖沼;1999年05期 |
18 |
忻韦方;关于海面溢油扩散的计算方法[J];交通环保;1984年01期 |
19 |
徐恒振;灰色关联度聚类分析在溢油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01期 |
20 |
李明;烟台将兴建海上船舶溢油防治工程[J];海洋信息;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