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对牡蛎超显微结构毒性效应的研究
【摘要】: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石油污染对牡蛎生殖腺和肝胰腺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石油污染对牡蛎具有明显的慢性毒害作用,50 mg/L浓度组,实验10 d的牡蛎,其组织细胞受石油污染不明显;当实验时间为30 d时,出现明显的毒性效应,细胞核核膜肿胀,染色质聚集并边际化,细胞核崩解,细胞坏死,组织萎缩,线粒体的变化较其他细胞器对石油污染较敏感,受损坏的程度较重。
|
|
|
|
1 |
郑舜琴,黄华瑞;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南黄海石油污染源的鉴别[J];海洋科学;1981年03期 |
2 |
择;世界海洋的石油污染[J];交通环保;1982年01期 |
3 |
程庆贤;我国近海海域石油污染的诸种影响[J];海洋通报;1983年06期 |
4 |
吴宝铃,张树荣;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长期效应国际讨论会[J];海洋环境科学;1983年02期 |
5 |
;渤海湾沧州近岸海域石油污染的来源和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1983年04期 |
6 |
李龙章;阿拉伯湾石油污染学术讨论会在伊拉克召开[J];海洋环境科学;1985年01期 |
7 |
钟炳南,陈秀雄;石油污染分部规律及在南海石油开发中的应用[J];海洋环境科学;1987年04期 |
8 |
姜殿欣;烟台港海域石油污染初步调查[J];交通环保;1988年Z1期 |
9 |
史致丽,叶霖,郝恩良,王永辰,戴国升,祝陈坚,孙秉一;浮游植物对海水溶油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10 |
孙凤,刘发义;石油污染对梭鱼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影响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