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辽东湾固定冰形态特征与成因初探

陈伟斌  
【摘要】:本文以辽东湾沿岸固定冰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比较与分析,将辽东湾堆积程度较严重、最大堆积高度较高、宽度较大、冰期较长的固定冰定义为稳定型固定冰;将堆积程度较轻、最大堆积高度较低、宽度较小、冰期较短的固定冰定义为不稳定型固定冰。对固定冰的三个组成部分:冰脚、搁浅固定冰和悬浮固定冰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悬浮固定冰所受的各种力,指出稳定型固定冰与不稳定型固定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应力,潮流应力与海岸抑制阻力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王昆;王年斌;;辽东湾海域水体污染物输运的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0年04期
2 李志军,丁德文,闫启仑,金洪泰,郭皓;辽东湾海冰晶体结构及其内部叶绿素的初步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3 梁维波;朱守维;张国清;;辽东湾海域污染及防治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03期
4 宋有强;辽东湾北部岸带温、盐分布基本特征[J];海洋通报;1990年03期
5 张连选;董树强;董吉田;;辽东湾的波谱分析[J];海岸工程;1989年02期
6 曹慧慧;陈元;赵骞;王晶;;辽东湾东部秋季海流特征的同步观测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9年04期
7 宋伦;吴景;李楠;杜静;杨爽;王鹏;;辽东湾潜在褐潮生物时空分布及环境关联[J];中国环境科学;2018年08期
8 于大涛;高范;姜恒志;;辽东湾西北部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调查及污染特征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4期
9 林凤翱,于占国,梁玉波,关道明,冯金祥;辽东湾沿岸贝类和环境中的粪大肠菌和细菌总数[J];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10 孔祥鹏,苏宇凯;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海水腐蚀试验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11 马力;朱龙海;胡日军;刘志杰;张自豪;;辽东湾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分布及其对物源和输运过程的指示[J];海洋湖沼通报;2021年05期
12 李亚楠,张燕;辽东湾顶部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机理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03期
13 苗丰民,李淑媛,符文侠,李光夭,庄振业,许卫东;辽东湾东部砂岸的近期变化及演变趋势[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6年02期
14 郎东海;;对辽东湾浅海井口保护结构设计的几点认识[J];中国海洋平台;1991年06期
15 李志军,孟广琳,张涛;辽东湾暖冬海冰特征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1992年02期
16 王忠蕾;郑洪波;梅西;孟祥君;强小科;;辽东湾北部钻孔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及地质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0年03期
17 陈生涛;苗安洋;温婷婷;杨晓飞;褚忠信;;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1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介冬梅;张景奇;王刘奎;;辽东湾北岸岸线稳定性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冬至;罗虎;傅云娜;贺广凯;;辽东湾黄色物质吸收光谱模型的建立[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阎锡臣;蒋雪梅;;辽东湾石油平台井场海洋环境调查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珊珊;李日辉;陈晓辉;孟祥君;;辽东湾海域灾害地质研究[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7:海洋地球物理[C];2016年
5 陈芸;赵骞;徐广鹏;;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夏季辽东湾北部河口区富营养化评价[A];山东海洋湖沼学会2017年资料汇编[C];2017年
6 程林;王伟伟;付元宾;袁蕾;马恭博;王艳霞;康婧;;1958—2014年辽东湾西部团山角地区岸线演变特征[A];“一带一路”战略与海洋科技创新——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学术论文集[C];2015年
7 马溪平;王英艺;韩菲;郝艺;刘颖颖;;辽东湾及国内外海湾富营养化和油类污染研究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8 赵春雷;董航宇;吴国明;;近年渤海海冰的多源卫星遥感监测分析[A];第二届中国沿海地区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家林;;综合物探方法在研究东海盆地和辽东湾基底结构中的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杨华;梁月明;张新生;;环渤海含油气带特征与深部构造[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1 杨鲲;;海洋环境调查中水温、泥温的回归分析方法[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孔祥鹏;辽东湾顶自净能力季节变化与排污调控策略[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刘永华;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主要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20年
3 张晓霞;辽东湾海洋溢油应急响应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4 王忠蕾;1.2Ma以来辽东湾北部沉积记录及其源汇过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
5 纪永刚;基于微波图像的辽东湾海冰典型要素信息提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6 张子鹏;辽东湾北部现代沉积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祝雅轩;莱州湾与辽东湾营养盐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任珊;辽东湾和山东半岛沿岸表层海水~(137)Cs与~(239+240)Pu的分布特征及示踪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3 李卫卫;辽河口区径流对辽东湾海域污染物输移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塔荣凤;辽东湾营口、盘锦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调查分析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8年
5 王召会;基于GIS的辽东湾溢油污染海洋生态健康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
6 吴金浩;辽东湾油类污染物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
7 张成成;镭同位素评估辽东湾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携带营养盐通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8 孙洪光;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王忆非;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4年
10 解丽;基于环境容量的辽东湾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1 陈芸;辽东湾北部海域氮磷污染物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12 王宾;辽东湾海水与平台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3 王玉国;辽东湾西岸海陆风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4 宫建元;辽东湾北部地区海洋沉积物中PAHs分布特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15 张景奇;辽东湾北岸岸线变迁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6 董怀全;辽东湾冰区海洋平台冰激振动作用下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7 李锡华;辽东湾鲅鱼圈风暴潮警戒水位核定增水的预报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18 杜晓蕾;辽东湾葫芦岛与营口近海近百年来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及其对人为活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9 张现荣;辽东湾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百年来人类活动的元素记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0 陶冉冉;辽东湾导管架平台结构安全评估[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刘洪超;辽宁建湾长制保护辽东湾[N];人民日报;2021年
2 记者 赵建东;辽东湾再响海冰蓝色警报[N];中国海洋报;2018年
3 记者 赵静;我省建立“湾长制”守护辽东湾[N];辽宁日报;2021年
4 记者 于力;冰封40天,辽东湾破冰登岛记[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刘煜;辽东湾底、黄海北部河口浅滩初现浮冰[N];中国海洋报;2012年
6 特约记者 张淑胜;辽东湾圈定海砂矿重点赋存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7 记者 任勇 闫平 徐冰 张旭东;与陆地隔绝,海冰封锁辽东湾最大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记者 王晶;辽东湾过半海域被海冰覆盖[N];中国海洋报;2018年
9 记者 王官波;以生态“双肾”护蓝色海湾[N];中国县域经济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