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夏季普里兹湾桡足类优势种的产卵量和种群结构
【摘要】:1998年 1 2月— 1 999年 1月在南极普里兹湾采用现场培养的方法对大、中型桡足类优势种尖角似哲水蚤 (Calanoidesacutus)、戈氏长腹水蚤 (Metridiagerlachei)和巨锚哲水蚤(Rhincalanusgigas)进行了实验研究 ,同时根据浮游动物垂直拖网的样品分析了它们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 ,在实验中 ,C .acutus和M .gerlachei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 1 3 3 (5— 49)和 5 (4—1 2 )个 /雌 /天 ;R .gigas没有产卵。随后对获得的卵进行连续观察 ,所有的卵均没有孵化。通过标本分析发现 ,C .acutus夏季的种群
|
|
|
|
1 |
郭进修;东南极普里兹湾1990年1—2月大风过程与气旋和锋面活动分析[J];极地研究;1991年01期 |
2 |
乐肯堂;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区水团和环流研究述评[J];海洋科学;1995年02期 |
3 |
赵松鹤,陈明剑;普里兹湾水文特征与变化[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5年S1期 |
4 |
乐肯堂,史久新,于康玲;普里兹湾区水团和热盐结构的分析[J];海洋与湖沼;1996年03期 |
5 |
陆龙骅,周秀骥,卞林根,张正秋,郑向东;1993年南极臭氧洞期间普里兹湾地区的大气振荡特征[J];科学通报;1996年07期 |
6 |
焦丞民,孔祥儒,刘成恕;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冰面地磁考察[J];极地研究;1996年02期 |
7 |
张远辉,黄宣宝,王伟强;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二氧化碳的分布及其海气通量[J];极地研究;1997年02期 |
8 |
乐肯堂,史久新;南极普里兹湾区环流与混合的研究[J];海洋科学集刊;1997年01期 |
9 |
乐肯堂,史久新,于康玲,陈锦年;普里兹湾区水团和环流时空变化的若干问题[J];海洋科学集刊;1998年00期 |
10 |
蒲书箴,董兆乾,胡筱敏,于非;普里兹湾海域的夏季上层水及其北向运动[J];极地研究;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