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沟弧盆系的海底热流分布特征及冲绳海槽热演化的数值模拟
【摘要】:以1993-1995年对琉球沟弧盆系各个航次的热流数值进行了搜集整理,发现这一地区热流的分布特征和构造特征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大致上呈现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分布特征。冲绳海槽有着极高的热流值,而琉球海沟则有着极低的热流值,这和板块的撞碰、俯冲、弧后扩张模式相吻合。用二维热传导平流方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冲绳海槽进行的地球动力学热模拟显示,冲绳海槽的高热流值和海槽内的岩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不考虑海槽中岩浆因素的影响则无法模拟出海槽中所测到的高热流值,海槽的莫霍面埋深为18km,扩张速率为0.4cm/a,盆地下沉的速率为0.05cm/a,热演化历史为10Ma.
|
|
|
|
1 |
陈强,王震球,韩肇元,徐立功,姚久成,王奎;有攻角钝錐表面热流分布测量[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
2 |
李学伦;;海洋岩石圈的热模式及海底地壳的地热水对流[J];海洋通报;1982年06期 |
3 |
O.V.Veselov;陈颐亨;;太平洋活动带西北部的地热调查[J];海洋石油;1982年01期 |
4 |
A.D.Woodbury;L.Smith;白武明;;三维地下水流动的热效应[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6年02期 |
5 |
黄少鹏;大地热流沿经、纬向的变化——中国大陆、日本及其周围海域和美国大陆热流数据分析[J];科学通报;1988年18期 |
6 |
И.К.屠也佐夫;陈邦彦;;太平洋西部、澳大利亚和东亚的热流及其地质解释[J];海洋石油;1988年03期 |
7 |
喻普之,李乃胜;琉球沟弧盆系及邻近海区的重力场和深部构造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9年03期 |
8 |
沈显杰,张文仁,杨淑贞,管烨,金旭;青藏高原南北地体壳幔热结构差异的大地热流证据[J];地球学报;1990年02期 |
9 |
汤原浩三,傅淑芳;日本的地壳热构造与地热利用的现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0年01期 |
10 |
李乃胜,隋志洲,钟雨亭;中国东部海域及周边地壳热流初探[J];海洋科学;199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