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人工越冬促熟及育苗技术的研究
【摘要】:本试验是利用海捕日本对虾,根据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在室内水泥池内采用模仿自然条件,在不损害其生理机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其性腺成熟所需要的生理生态条件的方法,即在自然水温下,采用弱光(在501X以内),雌雄比1:1,池底铺砂(铺砂面积占全面积的1/2,厚度为10~20cm)以及投喂新鲜牡蛎等进行人工越冬促熟。本试验,越冬的水温最低为14.2℃;比重为1.0215~1.0240;pH为8.0~8.5;亲虾越冬池为15m×2m×1m。其结果:越冬亲虾的存活率为85%;成熟率为74%;亲虾的产卵量为15×144~30×104粒;受精率为95%以上;孵化率为90%~95%。试验表明,不采用切除眼柄的方法,同样可达到日本对虾性腺成熟的目的;个体较大(20cm以上),其成熟率和存活率都较高,产卵量亦较多,因此应选用个体大的对虾进行越冬促熟,效果较好。本试验进行了日本对虾生产性育苗,其育苗工艺与其它虾种大同小异。育苗时,幼体的饵料应多样化;当变态进入Z2时,就兼投少量的刚孵出的卤虫幼体,能提高幼体的存活率。采用本方法进行越冬促熟,操作和管理方便,易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
|
|
1 |
孙传敏;;日本对虾亲虾培育及受精卵孵化技术[J];科学养鱼;2008年11期 |
2 |
孙传敏;;苏鲁沿海地区日本对虾亲虾及受精卵孵化培育技术探讨[J];齐鲁渔业;2009年05期 |
3 |
;抗菌药氯霉素对日本对虾死后肌肉变化的影响试验取得结果[J];中国水产;1993年08期 |
4 |
李太武,苏秀榕;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6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7年02期 |
5 |
王淑生;北方养殖日本对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学养鱼;1998年02期 |
6 |
孙廷震;;亿安奇乐在日本对虾养殖中的应用[J];农业知识;2002年12期 |
7 |
刘学刚;戴霖;曹树香;杨军;;日本对虾双层底式冬季反季节蓄养技术研究[J];天津水产;2005年02期 |
8 |
何伟贤;王光宇;吴伟杰;黄秀癸;;日本对虾防病高产养殖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06年02期 |
9 |
齐晓光;马骞;;日本对虾移植放流注意事项[J];河北渔业;2008年07期 |
10 |
;抗病毒日本对虾家系定向选育技术近日通过阶段性验收[J];河北渔业;2009年07期 |
11 |
段汝煦;刘明清;;日本对虾养殖试验[J];天津水产;1993年00期 |
12 |
刘贤东,王佃伟,李玉环;中国对虾与日本对虾轮养试验[J];齐鲁渔业;1999年06期 |
13 |
王伟定!316100浙江省舟山市同济路;日本对虾的温度适应性试验[J];渔业现代化;2001年01期 |
14 |
石延港,杨永晨,赵连怀;提高温室暂存日本对虾成活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渔业;2002年03期 |
15 |
叶兴明,费普明,林建民;日本对虾养殖技术之三 南美白对虾与日本对虾轮养技术[J];中国水产;2003年11期 |
16 |
李建星,王海燕,李晓霞,王国峰,高志河,崔江华;日本对虾养殖技术之四 日本对虾压茬养殖试验[J];中国水产;2003年11期 |
17 |
姜胜辉;王新柱;柳明辉;;利用地下咸水进行日本对虾室内蓄养试验[J];齐鲁渔业;2008年11期 |
18 |
牟乃海;汉景明;牟敦英;焦伟;侯和要;;日本对虾高效养殖新技术[J];科学养鱼;2008年11期 |
19 |
张新明;;日本对虾健康养殖关键技术[J];河北渔业;2009年11期 |
20 |
黄建丁;;日本对虾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0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