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第四纪沉积及古地理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对6个钻孔和46lkm浅层地震剖面测量获得的测年、微古、孢粉、藻类、古地磁以及岩性特征和地震反射界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本区第四系划分为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对各时期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地揭示。
|
|
|
|
1 |
刘云起
,莫杰;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资源前景良好[J];海洋信息;1996年12期 |
2 |
谭启新,姜玉池,刘启荣,韩春瑞,孙岩;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分布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年04期 |
3 |
刘启荣;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伴生的重矿物特征[J];海洋地质动态;1995年11期 |
4 |
谭启新,姜玉池,刘启荣,韩春瑞,孙岩;莱州湾东部金的金属量异常[J];海洋地质动态;1995年09期 |
5 |
孙雲铸;;中国地质基本特点与地下资源的关系[J];中国地质;1954年02期 |
6 |
;氣象學報第十六卷總目錄[J];气象学报;1942年Z2期 |
7 |
王鸿祯
,刘本培;中国中元古代以来古地理发展的轮廓[J];地层学杂志;1981年02期 |
8 |
章泽军
,曹树钊;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有限变形分析——北京西山中寒武世古地理原态的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9年S1期 |
9 |
赵玉琛;;应用马尔科夫链对宁芜一些地层剖面的计算模拟和分析[J];江苏地质;1991年03期 |
10 |
林明月,韩丽萍,孙玉壮,殷鸿福;岩相、生物相、古地理与微细粒金矿矿源层的关系初探——以黔西南为例[J];地质与勘探;1992年12期 |
11 |
田在艺,万仑昆;中国石炭系沉积类型及其含油气性[J];天然气工业;1994年01期 |
12 |
蔡丽珠;台湾海峡两岸第四纪生物群特征及古地理演变[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5年04期 |
13 |
;《下扬子区二叠纪古地理和地球化学环境》[J];地球化学;1996年01期 |
14 |
谢传礼,翦知湣,赵泉鸿,汪品先;末次盛冰期中国海古地理轮廓及其气候效应[J];第四纪研究;1996年01期 |
15 |
严家平,王祯伟;淮北煤田南部新生界底部松散沉积物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意义[J];岩相古地理;1997年02期 |
16 |
袁志华,冯增昭,吴胜和;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大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J];沉积学报;1999年01期 |
17 |
车树立,管守锐;基准面识别技术在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中生代地层为例[J];岩相古地理;1999年05期 |
18 |
;“欧亚中部岩相古地理、构造复原和地质生态图集”国际项目负责人会议召开[J];新疆地质;2000年02期 |
19 |
李中明,赵有福,赵晓斌,马中胜;豫北辉卫淇地区寒武纪早期古地理[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年02期 |
20 |
何磊;王永标;杨浩;廖卫;翁泽婷;;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微生物岩的古地理背景及沉积微相特征[J];古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