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残留厚度及基底特征
【摘要】:以最新的高精度重磁资料为基础,辅以收集的前人地震解释剖面,采用多密度界面同时反演方法,得到了辽东湾坳陷处古近系顶底界面的埋深,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古近系残留厚度图,并结合收集到的地震解释结果拉取一条剖面,利用重磁联合解释方法对区内基底的构造形态和古近系地层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古近系地层在本区内部分缺失,缺失地点主要位于F1断裂西侧的近陆域部分和辽东凸起的构造高点处,其他区域地层厚度分布与构造形态保持一致,即在凹陷处厚而在凸起处薄,整体分布自西向东为"厚—薄—厚—薄—厚"的特点,自SW向NE整体厚度变化不大,辽中凹陷为本区的沉降中心。
|
|
|
|
1 |
戚建庆;李伟;;辽东湾坳陷辽西凸起新生代构造演化[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32: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专题33:断层力学与地震震源物理研究进展、专题34: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C];2017年 |
2 |
孟祥君;张菲菲;田振兴;;辽东湾北部海区及邻域磁力异常特征[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47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专题48海洋地球物理[C];2015年 |
3 |
岳保静;栾锡武;;用旁扫声纳研究辽东湾海底地形与新生代构造[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4 |
刘宁;杨风丽;王玮;林伟霖;;辽东湾地区中新世构造应力场模拟及其油气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8: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中的物理过程论文集[C];2014年 |
5 |
刘宁;杨风丽;王玮;林伟霖;;辽东湾地区中新世构造应力场模拟及其油气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7:海洋地球物理论文集[C];2014年 |
6 |
陈珊珊;李日辉;陈晓辉;孟祥君;;辽东湾海域灾害地质研究[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7:海洋地球物理[C];2016年 |
7 |
朱立俊;尤玉明;;辽东湾绥中海岸演变及悬沙分布特征的遥感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
8 |
房璐;吴智平;李伟;张婧;肖瑶;;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新生代走滑量的估算[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六)——专题12:板块会聚、板块俯冲与造山过程、专题13: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专题14:造山带深部过程[C];2016年 |
9 |
赵都菁;任志勇;杨纪磊;姚雅琴;齐玉民;魏文艳;;辽东湾坳陷渐新世沉积环境浅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
10 |
王家林;;综合物探方法在研究东海盆地和辽东湾基底结构中的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