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摘要】:坏死是细胞死亡的3种表现形式之一,一直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坏死可被调节,并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对目前研究涉及的有关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特点、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加以综述。将来对其体内具体分子级联反应过程和分子级联反应过程的揭示,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细胞生命过程,拓展包括肿瘤治疗在内的生命科学研究新领域。
|
|
|
|
1 |
吴京华;细胞死亡之戏剧[J];世界科学;1995年04期 |
2 |
杨欣;;细胞死亡的方式[J];百科知识;2014年04期 |
3 |
杨毅;解读细胞死亡[J];大自然探索;2001年06期 |
4 |
吴诗光;细胞凋亡与细胞死亡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区别[J];生物学教学;2002年04期 |
5 |
龚伟,金宁一,王哲,张乃生,王宏伟,李萍,彭双清;铅引起细胞急性死亡的途径[J];中国兽医学报;2000年01期 |
6 |
王学敏,缪明永,焦炳华;线粒体在控制细胞死亡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01年05期 |
7 |
吴人亮,李娜萍;细胞凋亡、胀亡和坏死——关于细胞死亡的新认识[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
8 |
蔡颖鹏;;发育过程中的细胞死亡及其调节机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3年01期 |
9 |
;科学家发现细胞死亡新形式[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1期 |
10 |
韦佳;;重新评价细胞色素c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年05期 |
11 |
詹晓慧;;细胞死亡与人类长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0期 |
12 |
黄秀峰;细胞死亡区之发现[J];世界科学;1995年09期 |
13 |
杨建民,刘连瑞;细胞死亡的基因调节[J];遗传;1996年03期 |
14 |
戴云,张兵;细胞凋亡——细胞死亡的新模式[J];医学综述;1996年04期 |
15 |
刘儒庭;意科学家发现人体细胞死亡机制[J];医学信息;1997年11期 |
16 |
刘卫军;程序细胞死亡—细胞死亡的自组织过程[J];医学与哲学;1997年08期 |
17 |
华腾飞;;细胞死亡咋处理[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3年Z1期 |
18 |
喻京;细胞死亡与癌细胞的密切关系[J];国外科技动态;1997年08期 |
19 |
滕百君;细胞死亡的调节因子[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6年03期 |
20 |
李大卫,何方淑,MarciaBarinaga;细胞自杀:经多次切割死亡[J];世界科学;199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