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二次生烃及其动力学研究
【摘要】:以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重点,用生烃动力学方法来研究碳酸盐岩生油气过程,对各组分的生烃动力学参数进行标定,并应用热解动力学参数确定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定量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生烃动力学特征和生烃史研究,探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生烃潜力。燕山期古地热场具有高地温梯度和高大地热流分布广泛的特征,是古生界二次生烃的关键动力因素。REasy0.5%~0.87%对应于海相碳酸盐岩第一次生烃,REasy 0.87%~2.30%对应于海相碳酸盐岩第二次生烃,二次生烃为济阳坳陷的主要生烃阶段。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热解生成气态烃的主生气期在(130~100)Ma之间(REasy介于0.8%~2.3%),液态烃的主生成期在(140~110)Ma之间(REasy介于0.5%~1.5%)。
|
|
|
|
1 |
张有生,秦勇,刘焕杰,朱炎铭,姜波,范炳恒;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J];地球化学;2002年03期 |
2 |
郑礼全,李贤庆,钟宁宁;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有机质热演化与二次生烃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4期 |
3 |
郑礼全,李贤庆,钟宁宁;华北地区上古生代煤系有机质热演化与二次生烃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3期 |
4 |
曾凡刚,程克明;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范围及潜力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8年03期 |
5 |
高岗;赵哲;姜振学;庞雄奇;;有机质初次生烃升温速率对二次生烃的控制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6 |
李田忠,秦勇,宋党育;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地热场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7 |
常俊合,吕红玉,郭广辉,王海宏;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烃条件及二次生烃潜力评价——以临清地区TG5井为例[J];断块油气田;2001年01期 |
8 |
张欣国;缪九军;王果寿;郭迪孝;郑伦举;;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模拟实验结果探讨[J];天然气技术;2007年03期 |
9 |
王玉林;济阳地区上古生界煤系有机质二次生烃特征[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0 |
汤达祯,王激流,张君峰,黄文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的二次生烃作用与煤层气的富集[J];石油实验地质;2000年02期 |
11 |
李田忠,张有生,秦勇;腐泥型煤二次生烃热解模拟的荧光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4期 |
12 |
陈增智,郝石生;再埋藏过程中二次生烃作用数值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3期 |
13 |
李鑫;余诚;;临清坳陷东部煤成气成藏条件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
14 |
李祥臣;有效烃源岩及其与天然气藏关系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01期 |
15 |
李全;胡宝林;张永泰;储党生;;皖北任楼煤矿7_2煤层煤镜质组有限应变特征分析[J];中国煤炭;2006年04期 |
16 |
张英利;赵长毅;朱炎铭;;华北地区上古生界二次生烃及成藏条件特征[J];沉积学报;2006年05期 |
17 |
邱楠生;汪为孝;谢明举;;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探讨[J];地质学报;2006年11期 |
18 |
蒋建平;高广运;康继武;;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及其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
19 |
姚伯元;;采用曲线剥离分峰法确定混煤比[J];燃料与化工;2007年02期 |
20 |
张仲平;郭琳娟;张永丽;孙芳平;;岩相分析在焦化生产中的应用[J];煤化工;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