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手性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是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方法.本文从手性配体及手性催化剂、不对称催化新反应、新方法和新策略三个方面简要评述新世纪以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从新世纪初至今,手性单磷配体得到了复兴,出现了如MonoPhos、SiPhos、DpenPhos等高效单齿亚磷酰胺酯配体;磷原子手性(P-手性)配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BenzP*、ZhanPhos、TriFer等已成为新的高效手性双膦配体;螺环骨架手性配体成为新世纪手性配体设计合成的亮点,除了SiPhos、SIPHOX、SpinPHOX等高效手性螺环配体外,手性螺环吡啶胺基磷配体SpiroPAP的铱催化剂成为目前最高效的分子催化剂.不对称催化氢化新反应研究也取得了突破,如非保护烯胺、杂芳环化合物及N-H亚胺的氢化等反应都实现了高对映选择性.自组装手性催化剂、树枝状手性催化剂、铁磁性纳米负载的可回收手性催化剂,以及"混合"配体手性催化剂等新方法和新策略也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得到了应用.然而,手性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氢化研究仍然充满挑战,也期待新的突破.
|
|
|
|
1 |
王巧峰;陈雷;;α,γ-二羰基丁酸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21年05期 |
2 |
张俊芳;杨定乔;龙玉华;;铱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年06期 |
3 |
;手性二烯作为“配体”的无金属不对称氢化反应[J];有机化学;2013年07期 |
4 |
冯向青;杜海峰;;手性锑(Ⅴ)阴/阳离子对催化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J];有机化学;2021年08期 |
5 |
那斐;李红亮;;手性磷酸催化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及磷酸硼烷的应用[J];当代化工;2020年11期 |
6 |
周其林;谢建华;朱守非;王立新;;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研究[J];天津科技;2014年03期 |
7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实现简单吡咯不对称氢化反应[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8期 |
8 |
任小雨;张琴芳;张红素;;基于α,β-不饱和酮的膦氢化反应创新实验[J];实验室科学;2021年04期 |
9 |
王积涛;许育明;张蕴文;齐纬杰;;锆氢化反应研究——2.羰基化合物的选择性还原[J];有机化学;1986年02期 |
10 |
张树辛;冯宇;范青华;;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国内研究进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20年10期 |
11 |
;环状(烷基)(胺基)卡宾-铑催化芳基酮与苯酚的选择性氢化反应[J];有机化学;2015年09期 |
12 |
李庆山,张玉华,殷元骐;非螯合型手性双膦/钌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0期 |
13 |
黄志真,朱柳生,黄宪;芳硒基乙炔的锆氢化反应[J];有机化学;1999年06期 |
14 |
吴列平,袁玄晖;不同氢化反应条件下原子发射光谱同时测定锗锡砷锑铋[J];岩矿测试;1999年03期 |
15 |
;金属配位作用诱导的自组装双功能催化:高效的不对称膦氢化反应[J];有机化学;2008年10期 |
16 |
荣建辉;刘以寅;;钛氢化反应中的电子效应[J];化学通报;1990年07期 |
17 |
罗德礼,朱正和,蒋刚,蒙大桥,薛卫东;锆氢化反应热力学函数的计算[J];物理化学学报;200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