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CS与CX(X=H,F,Cl)自由基反应的理论研究
【摘要】: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的UB3LYP方法 ,在 6 3 1+G 水平上按BERNY能量梯度解析法全参数优化了HNCS与CX(X =H ,F ,Cl)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 ,通过同一水平的振动频率分析确认了中间体和过渡态 ,并得到各驻点的零点能校正 (Ezpc) .通过内禀反应坐标 (IRC)计算确认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相关性并得到最小能量途径(MEP) .为了得到体系势能面的更准确信息 ,在各驻点的UB3LYP/6 3 1+G 构型基础上 ,又进行了UQCISD(T) /6 3 11+G 水平上的单点能计算 ,得到体系的势能面信息和可能的反应机理 .应用变分过渡态理论及最
|
|
|
|
1 |
王小刚;铁中空位的正电子湮没特性[J];核技术;1994年10期 |
2 |
王鲁红,沈尔忠,杨忠志;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分子电负性(Ⅳ)──大环分子的总能量和电荷分布的直接计算[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5期 |
3 |
沈尔忠,杨忠志;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分子电负性 Ⅲ.分子总能量的直接计算[J];化学学报;1996年02期 |
4 |
刘文剑,洪功义,黎乐民;高精度的非相对论与完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和程序[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6年03期 |
5 |
王新强;一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晶体结合能的变分法[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
6 |
陈波珍,黄明宝,颜达予;(CH_3)_2N和(CH_3)_2NH~+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J];物理化学学报;1999年06期 |
7 |
陈颖健;密度泛函理论和量子化学计算[J];国外科技动态;1999年01期 |
8 |
赵东霞,宋雅茹;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电负性均衡及应用[J];化学通报;2000年06期 |
9 |
杜冬梅,付爱萍,周正宇,俞庆森;丙酮酸分子结构与振动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0年04期 |
10 |
冯华升,戴瑛,黎乐民;Me_3In·PH_3加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