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稀土——工业的维生素

孟祥福  
【摘要】: <正>中国具有丰富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被公认为稀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但是稀土出口价格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价值,甚至一度卖成了"萝卜白菜价"。自2007年起,随着我国限出多储、兼并重组以及环保标准等政策的继续实施,中国开始对稀土生产实行指令性规划,并开始减少稀土出口,2010年商务部下达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比2009年减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敏;;稀土已成为中国21世纪的经济武器[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2期
2 ;中国掌握技术未来的钥匙[J];四川稀土;2009年02期
3 余玮;;徐光宪:曾上书惊动总理的“稀土之父”[J];科学24小时;2009年06期
4 庞中鹏;;西方国家热炒稀土资源背后的深层原因[J];学习月刊;2011年13期
5 松崎;;2006年3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6年06期
6 松崎;;2006年4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6年07期
7 松崎;;2006年5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6年08期
8 松崎;;2006年6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6年09期
9 松崎;;2006年7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6年10期
10 松崎;;2006年8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6年11期
11 松崎;;2006年9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6年12期
12 松崎;;2006年11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7年02期
13 松崎;;2006年10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7年01期
14 松崎;;2006年12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7年03期
15 松崎;;2007年1、2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7年05期
16 松崎;;2007年4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7年07期
17 松崎;;2007年5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7年08期
18 松崎;;2007年6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7年09期
19 松崎;;2007年7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7年10期
20 松崎;;2007年9月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J];稀土信息;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华;陶应发;;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姚莉秀;何虎翼;张俊;陈念贻;;若干含稀土金属三元合金相晶体结构计算机预报研究[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郭鹏然;宋雪洁;段太成;陈杭亭;;包头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析和分布[A];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暨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尤宗铭;;镀铬添加剂中稀土的组合效应及其经济效益[A];2002北京电镀行业清洁生产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万鹰昕;刘丛强;;腐殖酸对高岭土吸附稀土元素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李和平;王晗;;重新分析微稀土耐候钢中稀土元素的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杨庆祥;;稀土元素对轧辊钢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A];全国轧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晖;郭明;田红;何飞跃;;合成具有类金刚石结构的稀土草酸配合物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张宗清;叶笑江;;稀土元素的质谱同位素稀释分析和~(143)Nd/~(144)Nd比值的精确测定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7)[C];1988年
10 张麟;潘仕荣;刘毅;毛忠泉;黄展云;陈弟虎;;稀土铈掺杂的非晶碳薄膜的微结构及其抗凝血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曦;稀土微孔晶体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史萍;稀土元素镧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及对细胞产生生理生化效应的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1年
3 张鑫;安徽铜陵矿区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郭晓丹;稀土金属有机羧酸骨架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何蔓;等离子体质谱(ICP-MS)/痕量稀土成份及形态分析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薛寒松;稀土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模板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王明星;机械振动及稀土锶复合对镁合金组织性能及夹杂物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8 曾宏;稀土单质钆及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及物性[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9 姚明光;新型稀土复合催化剂合成单壁碳纳米管及其高压结构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伟生;共沉淀合成钇铝陶瓷色料及稀土矿分解流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岩;稀土Nd、Ce掺杂对化学镀Fe-P合金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陈俊孚;高碳钢中稀土与磷作用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年
3 石薇;含稀有元素的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进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春慧;10KA底部阴极稀土熔盐电解槽槽型设计[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年
5 尹燕;新型不锈钢中稀土强化及耐腐蚀性能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秀光;稀土元素掺杂对Pt-Ru/C电催化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7 伍永福;稀土电解槽的仿真模拟及优化设计[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娟;SiO_2/Si(001)表面Er相关纳米结构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淼;新型稀土金属微孔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袁刚;2-羟基喹啉-4-羧酸和1,2,3-三唑-4,5-二羧酸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想;环保汽车——稀土金属新天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方辉;中国稀土战略陷“两难”境地[N];中国经营报;2011年
3 记者 周大伟;老专家共谋稀土可持续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4 江西省工信委;科技创新:江西有色工业发展“助推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邓瑶;稀土下游囤而不炼 全产业链赌价格再暴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任会斌;白云鄂博采出的稀土,利用率不足10%[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稀土“镀金”A股 中铝与广晟“成色”迥异[N];上海证券报;2010年
8 徐登林 本报记者 赵天伟;稀土开发的“破与立”[N];凉山日报(汉);2011年
9 任会斌 万栋;挑逗中国企业竞相压价[N];市场报;2006年
10 记者 柳方秀 通讯员 吴香玉;稀土金属丝包芯线技术被确认为公知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