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牙囊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建立及其鉴定
【摘要】: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牙囊细胞的方法 ,观察牙囊细胞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离乳鼠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牙胚的牙囊组织 ,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牙囊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 ,电镜观察体内牙囊组织和体外培养的牙囊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 分离组织培养 2 4h后 ,梭形细胞和多角形细胞从组织块中游出 ,经消化排除法获得纯化的牙囊细胞。显微镜下牙囊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 ,电镜下牙囊细胞无桥粒 ,胞浆中含有高密度电子颗粒和大量粗面内质网 (RER)。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牙囊细胞表达波形蛋白、Ⅰ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结论 运用组织培养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可以成功获得原代和传代培养的大鼠牙囊细胞 ,体外培养的细胞具有与正常大鼠牙囊细胞相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
|
|
|
1 |
李锐,李振钢,杨富生;牙囊在牙齿萌出时的调控作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年02期 |
2 |
葛少华,李德懿,杨丕山;小鼠牙囊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异质性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4年06期 |
3 |
谷海晶;牙齿萌出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年05期 |
4 |
谷海晶,凌均棨;大鼠牙囊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
5 |
金作林,林珠;人牙囊细胞的培养及其特性[J];口腔医学研究;2002年04期 |
6 |
孙海燕;林珠;金作林;张永宽;;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
7 |
金星爱;贺佳倩;吕晶;薛欣;刘英群;;OPG mRNA在牙齿萌出过程中方组织内的表达[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12期 |
8 |
孙海燕;林珠;金作林;张永宽;;CSF-1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OPG表达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
9 |
孙海燕;林珠;金作林;张永宽;;CSF-1和PTHrP对人牙囊细胞OPG表达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
10 |
于晓红;宋代辉;刘少华;;牙齿萌出过程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9年03期 |
11 |
金作林,林珠;集落刺激因子在人牙囊细胞中的表达[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年02期 |
12 |
侯彦鸣,郭新阳,黄宗民,宋英汉;含牙囊肿囊内牙取出再植1例[J];黑龙江医学;1997年11期 |
13 |
金作林,林珠;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Ⅰ型胶原与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年03期 |
14 |
贺佳倩;刘英群;马海峰;吕晶;;牙齿萌出过程中RANKL mRNA的表达与破骨细胞的关系[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
15 |
金作林,林珠,罗颂椒;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与I型胶原的合成(英)[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32期 |
16 |
常秀梅,刘宏伟,金岩,刘源,贺慧霞;人牙囊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表型鉴定[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12期 |
17 |
刘境华;少儿埋伏上前牙自体移植的初步体会[J];口腔医学纵横;1995年01期 |
18 |
谷海晶;凌均棨;王阿丹;;CSF-1、IL-1α对牙囊细胞表达CSF-1受体基因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年08期 |
19 |
葛少华,杨丕山,赵宁,李纾;小鼠牙囊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表型特征[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
20 |
杨建中
,郭淑娟;洛氏综合征(Lowe Syndrome)伴牙囊增大、滤泡囊肿和牙釉质发育不全1例报告[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