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湿气源吸附碳捕集: CO_2/H_2O共吸附机制及应用

赵洁  邓帅  赵力  赵睿恺  
【摘要】:大型湿气源排放中普遍存在的水汽是制约吸附碳捕集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H_2O的极性往往会导致吸附材料的CO_2捕集率降低甚至出现失效,也会造成捕集系统产生温降、压降等寄生损失,甚至形成设备腐蚀、吸附剂中毒等不利影响,最终额外能耗和成本大幅提高。为解决上述挑战,深入理解CO_2与H_2O共吸附过程的作用机制,据此开发成本合理、再生能耗低且对水气不敏感的高效CO_2吸附剂及吸附技术是实现湿气源下高效吸附碳捕集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分散在多个领域且各有侧重,关于H_2O对CO_2吸附影响的机制分析缺乏汇总与概括,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本文针对CO_2与H_2O共吸附过程,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进行了详细综述。首先,基于共吸附机制的基础研究,依次介绍了竞争吸附、变湿吸附和呼吸效应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简要评价。其次,基于共吸附的应用研究,阐述了湿气源CO_2捕集技术的吸附剂研发与工艺改进两部分的现状及进展,也对不同湿气源下CO_2捕集水平进行了简要评价。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分散于各领域的CO_2与H_2O共吸附过程进行集中归纳、分析和对比,或可为湿气源碳捕集技术提供有效的指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陈旭;杜涛;李刚;杨阳;徐冬;常超;陈保卫;;吸附工艺在碳捕集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年S1期
2 ;中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启动[J];中国氯碱;2021年07期
3 叶凯;;基于有机胺吸收法的碳捕集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年09期
4 ;捕获二氧化碳的工厂[J];大自然探索;2021年12期
5 刘婧;王娜;程凡;罗祾;;加速迈向碳中和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J];张江科技评论;2021年06期
6 张丰;傅昂毅;柳凯译;;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年01期
7 ;成本更低的碳捕集方法将问世[J];中外能源;2021年08期
8 孙国超;祁建伟;袁圣娟;;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现状及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工程有限公司“双碳”相关技术研发进展[J];磷肥与复肥;2021年10期
9 周杨洲;邓帅;李双俊;赵力;宋春风;;碳捕集技术能效极限的模型与案例分析[J];化学工程;2020年01期
10 竹溪;;碳捕集汽车已在路上[J];石油知识;2020年02期
11 胡璇;;加拿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现状及中加合作的有关问题与建议[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0年02期
12 郑小锦;;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8期
13 通讯员;;科技部发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划[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4期
14 郭士伊;顾成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3期
15 肖隆平;温兆桓;;中国碳捕集项目缘何错失第一[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5期
16 郭宇红;;燃煤电厂碳捕集技术及节能优化研究进展[J];山西电力;202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仲平;彭斯震;张九天;贾莉;;发达国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王义松;邱梓洋;贾贺;吴凡;陈鹏;车梓畅;;碳捕集技术在钢铁行业应用的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3 金峰;夏雁飞;;水泥窑烟气碳捕集纯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化应用[A];第六届国内外水泥行业安全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9年
4 吴涛;桑圣欢;祁亚军;罗超;钟永超;;水泥厂碳捕集工艺技术介绍[A];第八届中国水泥环资论坛暨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治理技术研讨会文集[C];2019年
5 于海;;二氧化碳联合捕集与矿化利用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6 文书洋;林则夫;;柔性投资策略下补贴政策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周凌云;樊静;;离子液体选择性吸收分离CO_2:实验及模型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洋;基于钙循环的准东煤内在碳捕集气化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赵睿恺;太阳能吸附热力学碳泵循环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3 张帅;基于超结构的碳捕集与封存网络综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
4 徐勇庆;碱金属盐改性钙基吸附剂的碳捕集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鸿儒;CO_2/H_2O蒸气流态化石油焦基负载K~+吸收剂捕集CO_2再生反应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2 任栋;耐水型吸附剂聚吡咯的制备及其CO_2/H_2O吸附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9年
3 马博;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安全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4 王玉顺;粉煤灰基杂原子分子筛的合成及其CO_2/H_2O吸附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8年
5 焦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碳捕集方案及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6 郭石琪;集成碳捕集和太阳能的二次再热燃煤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7 王尧;基于钢铁厂碳捕集的CCUS-EOR全流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8 何俊南;热力学碳泵基础理论初探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李怡舒;碳交易下考虑碳捕集机组和需求响应的低碳经济调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10 刘朝霞;乙二胺法碳捕集工艺模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11 王琳;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12 白睿;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3 周杨洲;基于气固相分离机制的碳捕集技术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14 宋卉卉;氨法碳捕集过程中氨气的逃逸与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5 熊祥晖;碳捕集封存改造项目的实物期权模型[D];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
16 高凯旋;太阳能辅助燃煤电厂碳捕集的热力系统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
17 董志坚;集成碳捕集与封存的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21年
18 李海鹏;能源系统优化条件下辽宁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9 钟林发;基于全流程系统优化的大规模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20 徐耀锋;面向化学吸收法碳捕集系统的热力学循环构建方法与能效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摘编 马明轩;全球CCUS:建设加速 潜力巨大[N];中国石化报;2021年
2 本报记者 李小松;加快规模化发展 应对CCUS成本挑战[N];中国石油报;2022年
3 记者 葛思佳 通讯员 朱琳 杨芳;一网打尽沸石分子筛碳捕集所有痛点[N];江苏科技报;2021年
4 记者 汪时锋;中国首个万吨级碳捕集装置正式投运[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健生;马玉璞代表:加快发展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N];中国经济导报;2022年
6 记者 陈静仁;国华锦界电厂碳捕集示范工程一次受电成功[N];榆林日报;2021年
7 郭文;国内最大规模碳捕集示范工程完成建设[N];中国煤炭报;2021年
8 本报记者 郑金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有可为[N];中国科学报;2021年
9 记者 支彤;第六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论坛召开[N];中国电力报;2021年
10 本报记者 何亮;双碳目标下 碳捕集封存技术这样破局突围[N];科技日报;2021年
11 莫冰 董心 李严;国内最大燃煤电厂碳捕集示范工程投运[N];中国煤炭报;2021年
12 本报记者 卢彬;煤电碳捕集产业“十四五”有望爆发[N];中国能源报;2021年
13 本报记者 朱妍;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碳捕集封存难具规模化减排价值[N];中国能源报;2021年
14 曹海斌;欧洲碳捕集技术投入将达350亿美元[N];中国石化报;2020年
15 本报记者 钱炜;先利用再储存,中国式的碳捕集之路[N];科技日报;2009年
16 记者 李晓岩;我国部署碳捕集利用科技攻关[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7 郭桦;中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中心启动[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8 埃信华迈 文 张炅 编译;CCUS产业是净零目标的重要支撑[N];中国石化报;2021年
19 李峻;碳捕集可改善液化天然气发展前景[N];中国石化报;2021年
20 本报记者 冯义军 通讯员 汤谧琼;“碳捕快”的养成之路[N];中国电力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