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永刚,赵晓争,廖克俭,闫锋,魏毅;再生沥青的热老化研究(Ⅰ)——再生沥青热老化过程中使用性能变化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年02期 |
2 |
王永刚,廖克俭,闫锋,魏毅;应用灰关联熵分析法考察再生沥青的感温性能[J];化工科技;2003年04期 |
3 |
赵晓争,郭进存,廖克俭,丛玉凤,戴跃玲;再生沥青化学组成与其常规理化性能的灰熵分析[J];化工科技;2005年01期 |
4 |
王永刚,赵晓争,廖克俭,闫锋,魏毅;考察再生沥青抗老化性能的两种方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4年01期 |
5 |
王永刚,廖克俭,闫锋,魏毅;再生沥青路用性能的室内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年04期 |
6 |
杨美炎,傅文慧,由源鹤,陆婉珍;气相色谱分析汽油族组成[J];色谱;1987年02期 |
7 |
令狐文生,张昌鸣,王志杰,杨建丽,刘振宇;煤油共处理油品的族组成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2年01期 |
8 |
童文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催化裂化柴油族组成[J];石油商技;2003年03期 |
9 |
韦淡平;汽油润滑性研究II.汽油化学组成的特点[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0年03期 |
10 |
王永刚,赵晓铮,郭进存,廖克俭;再生沥青的老化动力学研究[J];化工时刊;2003年11期 |
11 |
赵晓争,高明,廖克俭,闫锋,魏毅;再生沥青抗老化性能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年06期 |
12 |
申森;张奇;王向存;;柴油族组成分离方法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3期 |
13 |
王惠敬;王佩维;关景才;;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分析重烷基苯磺酸钠的族组成[J];日用化学工业;2008年05期 |
14 |
朱纯熙,邹忠桂,严名山,温文鹏,卢晨;水玻璃族组成的测定[J];铸造;1992年11期 |
15 |
张荣德;刘淑琼;范耀华;;几种薄膜烘箱试验方法对沥青性质的影响[J];石油沥青;1992年02期 |
16 |
刘以红,罗运华;大港减渣窄馏分族组成及结构参数[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
17 |
冯婷;刘华;;汽油中烃类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J];分析仪器;2007年01期 |
18 |
韩基一;王永刚;杨光;刘九林;;再生沥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19 |
王志杰,张立安,李允梅,杨建丽,刘振宇;煤与渣油的相互作用对轻质产物的影响[J];煤炭转化;2002年01期 |
20 |
郑波;多维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族组成[J];石化技术;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