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再生沥青的热老化研究(Ⅰ)——再生沥青热老化过程中使用性能变化的研究

王永刚  赵晓争  廖克俭  闫锋  魏毅  
【摘要】:对再生沥青进行薄膜烘箱老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软化点近似呈线性形式 升高,针入度近似呈指数下降,老化温度越高,使用性能变得越差。提出了“延度稳定段”的概念,再生沥 青的延度稳定段较原沥青短,再生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比原沥青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道胜;廖克俭;;废旧改性沥青的再生利用[J];当代化工;2010年02期
2 金鸣林,史美仁,冯安祖,钱湛芬;胜利100B和韩国70道路沥青的热老化过程[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永刚,赵晓争,廖克俭,闫锋,魏毅;再生沥青的热老化研究(Ⅱ)——再生沥青热老化过程中族组成变化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年04期
4 阎家宾;某些配方和使用因素对橡胶 - 钢电极偶接触电阻的影响[J];世界橡胶工业;1998年03期
5 张晓梅,原思训;老化丝织品的氨基酸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年04期
6 余林,宋一兵,郝志峰,黄丽华,唐定骧;稀土基汽车尾气催化剂的研究Ⅰ:催化剂老化和SO_2添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J];精细化工;2002年11期
7 陈仁辉;用于通用胶乳和橡胶的水分散体聚合硫化剂[J];世界橡胶工业;1999年03期
8 黄远红,胡文军,郭静,马艳;橡胶密封材料的渗水性和透气性研究[J];橡胶工业;2004年03期
9 李立寒,任峥,关建军;RTFOT与TFOT对沥青胶结料热老化程度的影响[J];石油沥青;2002年04期
10 赵晓争,郭进存,廖克俭,丛玉凤,戴跃玲;再生沥青化学组成与其常规理化性能的灰熵分析[J];化工科技;2005年01期
11 张立军;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内燃机油的衰变规律[J];黑龙江石油化工;1997年01期
12 冯霆钧,廖纪云;合成胶乳制品的耐老化性能和防老剂的选择[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98年04期
13 赵玉翠,王翠红,陈继军,王国庆;石油沥青老化性能研究[J];石油沥青;2000年04期
14 宋贤良,温其标,陈玲;添加剂对面包老化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2年08期
15 刘德辉,贺南昌;复合推进剂贮存寿命及其可靠性研究[J];推进技术;1993年06期
16 张其滨,钱琴华,刘金霞;聚乙烯夹克光老化性能的试验研究[J];石油工程建设;1996年01期
17 朱智春,蔡峨;聚氨酯推进剂的温度湿度老化有限元分析[J];推进技术;1997年04期
18 何光耀;聚合物光稳定化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98年02期
19 丁玉芳;催化剂的发动机台架快速老化试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年06期
20 刘依农,付兴国,刘维民;老化反应对高碱度烷基水杨酸钙胶体结构及抗磨性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先淼;朱战良;王欣;何文锋;;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洪;李晓军;;再生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A];广东省公路学会道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3 刘先淼;朱战良;王欣;何文锋;;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彭华茂;张凌;申继亮;;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老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付艳;唐丹;王大华;段云云;于春水;;老化对项目记忆编码的影响——项fMRI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徐国彬;崔玲;;考虑“橡胶支座”特点的结构建模[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尹兴昌;赵树高;张萍;;惰性成型加工环境对热塑性塑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曹开朗;李伟;蔡斌;马伟可;;干式气柜储气介质对橡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杨俊;方莉;王芳;谭天伟;;一种新型化学固沙剂-聚天门冬氨酸的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10 沈俊男;杨晓玮;张建聪;赵岷江;;老化与高温储存对活化能(Ea)晶体谐振器件影响及产品寿命评估[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进;沥青再生剂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耿九光;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肖丽霞;绿竹笋采前品质相关影响因素和采后生理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邓小华;前炎症细胞因子诱导的小鼠胶质细胞激活和Bcl-2表达以及与年龄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6年
5 任拴哲;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及其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赵琳;脂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筛选的体外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李永海;小鼠胸腺衰老相关新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8 张晓艳;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9 陈静云;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许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巧苓;再生沥青老化规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赵慧敏;热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马宏威;沥青混凝土再生应用技术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姚乐斌;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路礼;道路老化沥青再生剂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高及阳;海南地区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再生沥青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磊;废旧沥青再生利用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蔡诚秀;再生剂选择及再生沥青性能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敏英;沥青热再生材料及设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胡旭东;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与再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李婷;再生沥青推广盼国产设备“撑腰”[N];中国交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宇鑫;北京再生沥青难“再生”[N];北京日报;2009年
3 杨保众;公路养护企业瞩目再生沥青设备[N];中国交通报;2004年
4 通讯员 冯文华 记者 李刚殷;一民企攻破“再生沥青”技术难题[N];工人日报;2006年
5 兰婷;水城公路局四年节约500余万元[N];六盘水日报;2008年
6 吴星宝赵关良;上海制定再生沥青利用政策[N];中国化工报;2008年
7 吴星宝赵关良;上海制订再生沥青使用的政策[N];中国环境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汪汀;让废旧沥青混凝土“重生”[N];中国建设报;2004年
9 何永胜 本报记者 胥茜;流失 老化 补充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苏金远 通讯员 李辉;大学教材“老化”追踪[N];湖北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