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预均衡的被动时间反转水声通信

宫改云  姚文斌  
【摘要】:在相位相干的水下通信中,复杂的信道环境使经常规被动时间反转处理后的信号仍存在残余的码间干扰,为此,该文研究了将信道预均衡器和被动时间反转相结合来克服残余码间干扰,提高通信可靠性的接收端处理方法。实验结果不仅表明了基于预均衡的被动时间反转在水下通信中所具有的可靠性,而且证实了其较常规被动时间反转的性能增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宫改云;姚文斌;潘翔;;被动时反与自适应均衡相联合的水声通信研究[J];声学技术;2010年02期
2 冯思泉;邵玉斌;曹水仁;;自适应均衡对码间干扰的消除及其MATLAB仿真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3 王辉宇;张钦宇;张乃通;;I-UWB码间干扰的抑制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雷利华;施浒立;马冠一;;基于LMS与RL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器性能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9期
5 郑舒;;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盲均衡器设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06期
6 边一;;码间干扰下光通信线路的抗干扰能力[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0年03期
7 徐金标,葛建华,王新梅;一种新的盲均衡算法[J];通信学报;1995年03期
8 徐立勤;;光孤子通信系统中信道容量的估算[J];电子器件;1997年01期
9 张思玉;;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恒模算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10 邓翔宇;;码间干扰的消除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22期
11 周林;陈健;阔永红;;MIMO系统自适应均衡技术进展与展望[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12 邓青;郑维山;吴建辉;;均衡器误差控制的AGC设计新方法[J];应用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13 王勇;陈惠民;金彦亮;顾琳;;一种用于OFDM系统的时域均衡器设计[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14 缪翔;;π/4DQPSK抗噪声性能仿真与分析[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5 褚志军;杨晋宁;;一种基于牛顿插值法的符号同步方法[J];大众科技;2008年01期
16 熊兴中;胡剑浩;;时间反转技术在无线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J];电信科学;2008年07期
17 胡庆;李万里;;10Gb/s光通信系统中EDC均衡器的性能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09期
18 喻菊仙;;有线电视系统中的反射与调整[J];青海科技;2010年03期
19 刘志勇;张钦宇;张乃通;;一种AOWL-FSLE的UWB均衡接收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0 刘颖;多光值系统定时抖动特性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尧;;无线通信中消除码间干扰的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龚初光;陆存乐;王士林;;形成泸波器设计[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3 殷敬伟;惠俊英;;虚拟时间反转镜技术[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史锋旗;董彬虹;李少谦;;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辉宇;张钦宇;张乃通;;TH-UWB的码间干扰分析[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艳秋;胡仁义;;协同通信及其抗码间干扰方法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7 王明华;桑恩方;;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深海水声通信技术研究[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朱月秀;林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应用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傅寅锋;唐劲松;;基于被动相共轭—判决反馈均衡的水声通信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10 孙锋;潘翔;蔡立凤;徐文;赵航芳;;主动时反通信实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波;中继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载波同步与信道均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肖瑛;基于水声信道的盲均衡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黄强;等待接收再入遥测信道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乔崇;长双绞线信号传输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郑紫微;移动多用户通信环境下的空时分集软处理[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6 殷敬伟;多途信道中Pattern时延差编码水声通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李丽平;高速串行互连中的抖动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周雷;宽带无线通信中小波包多载波调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朱彤;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水声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刘春;硬盘读写通道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军;无线通信系统自适应均衡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陈杰;水下数字语音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周明应;专用短程通信中的自适应均衡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郭渝;短波通信的均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梅蓉;通信系统中均衡器的自适应算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6 郭耀奎;基于DSP自适应均衡器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7 李月卉;光码分复用(OCDMA)系统中码间干扰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庆平;无线通信中的自适应均衡理论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钟芸;Turbo均衡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10 李红宇;短波数字通信中的自适应均衡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Ultra160 SCSI与 ULTRA320 SCSI[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本版编辑 沈建苗 编译 刘涛;固定WiMAX的两大应用领域[N];计算机世界;2006年
3 刘英赫;LAS-CDMA杀出的黑马[N];中国电子报;2000年
4 ;OFDM技术的优缺点分析[N];人民邮电;2003年
5 李瀛寰;高通推动UMB移动宽带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6 上海横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薛自醒;MIMO考量测试系统性能[N];通信产业报;2007年
7 史文;与高速硬盘共舞[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实习生 姜勐 记者 徐勇;W-OFDM是未来宽带无线接入的基础[N];人民邮电;2001年
9 伊人;连宇LAS—CDMA样机通过部级验证[N];通信产业报;2000年
10 吴崇善;充满活力的CDMA[N];通信产业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