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尾焰红外辐射及其被动测距
【摘要】:旨在研究利用飞行器的尾焰辐射对飞行器进行被动测距。导弹和飞机发动机的排气系统是飞机在3~5μm波段的主要红外辐射源。建模计算了矩形喷管尾焰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不管观察方向如何,尾焰红外辐射强度色比是相同的。当辐射强度色比在大气中传输时,因为吸收和散射而被衰减,不同波长上红外辐射衰减幅度不同,辐射强度色比随着传输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色比包含了目标的距离信息。推导了目标尾焰色比与尾焰温度、辐射传输距离、大气消光系数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尾焰色比与尾焰温度的关系,推导出了红外三色比距离方程组,选取4.5、4.6、4.7μm三个波长对三色被动测距进行了研究。利用测距方程组画出了测距图。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对尾焰进行三色测距。
|
|
|
|
1 |
何苹;杨建军;左文博;;预警机红外辐射特性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2 |
王昭,相明,李宏,赵俊渭;一种基于瞬时频率估计的被动声学测距方法[J];兵工学报;2000年02期 |
3 |
严涛,吴恩华;飞行模拟系统中导弹尾焰的实时生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9年01期 |
4 |
刘世勇,吴瑞林,周伯昭;大气层外拦截弹基于方位测量的被动测距[J];宇航学报;2005年03期 |
5 |
浦甲伦;韦常柱;荣思远;;修正增益卡尔曼滤波算法在被动测距问题中的应用[J];宇航学报;2007年04期 |
6 |
刘凡;肖树臣;沙俊名;陈秀健;;基于Vega粒子系统的飞机尾焰红外仿真[J];红外技术;2011年10期 |
7 |
聂万胜,杨军辉,何浩波,丰松江,庄逢辰;液体火箭发动机尾喷焰红外辐射特性[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8 |
丰松江;聂万胜;解庆纷;杨军辉;段立伟;;燃烧室内燃烧模型对尾焰流场及其辐射的影响[J];火箭推进;2006年02期 |
9 |
丰松江;聂万胜;宋丰华;庄逢辰;;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红外辐射特性预估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9年02期 |
10 |
金伟;凌永顺;吕相银;;卫星轨控推进器尾焰红外辐射的数值模拟[J];光电工程;2010年10期 |
11 |
宗靖国;张建奇;刘德连;;隐身飞机尾焰的红外辐射特性[J];光子学报;2011年02期 |
12 |
布向伟;朱学昌;;火箭发动机尾焰红外辐射特性的数值模拟[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1年02期 |
13 |
金伟;吕相银;;卫星姿控推进器尾焰红外辐射的数值模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4期 |
14 |
谢希权,易华;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单站单波段测距测速模型[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0年03期 |
15 |
张术坤;蔡静;;尾焰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研究综述[J];激光与红外;2010年12期 |
16 |
金伟;凌永顺;吕相银;;轨控推进器尾焰对太阳辐射吸收的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1年03期 |
17 |
赵文娟;张建奇;刘鑫;潘皓;;固体火箭发动机紫外辐射理论分析[J];光电技术应用;2005年06期 |
18 |
王中,王宏,孙美;固体火箭发动机红外辐射及抑制技术[J];激光与红外;2003年05期 |
19 |
周海清,张平,方蜀州,李世鹏;数字摄像在脉冲推力器性能分析中的应用[J];推进技术;2004年05期 |
20 |
金伟;凌永顺;吕相银;;轨控推进器喷管对尾焰红外辐射的影响研究[J];红外技术;2010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