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举业成功:《聊斋志异》科举书写的另一面

许虹  鲁小俊  
【摘要】:《聊斋志异》中不仅有科场失意,也有举业成功,而且后者的比例更多。书中的举业成功故事,其功能有三种:一是功名的获得被视为家族使命,以此勾勒世俗意义的圆满人生;二是秉承史传文学劝善惩恶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儒释道三家的相关思想,以功名为最高奖赏;三是揭露科举成功背后的荒诞与虚无,进一步批判科举。可贵的是,在深受当时社会观念和思潮影响的同时,作者不时流露出矛盾心理,其中不乏他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感受。部分篇章不再简单停留于落第举子的愤懑之情,而是由科举放眼到社会人生,体现了更为深远的人性思考与社会关怀,作品的主题也因此更为多样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赵玉霞;;《聊斋志异》与因果观[J];蒲松龄研究;2017年02期
2 陈晨;;论道教世俗化倾向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年01期
3 孙树木;谈《聊斋志异》中对仙的描写[J];蒲松龄研究;1994年03期
4 梅子君;;从真幻结合笔法看《聊斋志异》对本事的改编创新[J];名作欣赏;2022年03期
5 彭海燕;;《聊斋志异》中蕴涵的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承[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年02期
6 张宇;;《聊斋志异》悍妇群新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7 李军锋;;论《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的艺术魅力[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张萌萌;;《聊斋志异》果报小说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叶楚炎;;论《聊斋志异》的短篇小说体式[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杨玉军;论《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兼议“孤愤说”[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11 于天池;论蒲松龄的教育思想与《聊斋志异》的教育精神[J];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03期
12 唐月琴;;外绝丑 内极美——《聊斋志异·乔女》赏析[J];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02期
13 张玉书;《聊斋志异》结尾续谈[J];蒲松龄研究;1996年01期
14 袁世硕;揭开《聊斋志异》建构怪异世界的奥秘[J];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4年02期
15 藤田祐贤;王枝忠;鲁忠慧;;《聊斋志异》研究序说——论蒲松龄的创作心态[J];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02期
16 彭倩;;《聊斋志异》在意大利的翻译、研究与接受[J];国际汉学;2021年04期
17 赵伯陶;;《聊斋志异》借鉴《隋书》与两《唐书》[J];蒲松龄研究;2021年04期
18 康兆庆;张慧娟;唐月美;;从《聊斋志异》看华北契约文化及蒲松龄契约意识[J];蒲松龄研究;202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李晓春;;从《聊斋志异》中看蒲松龄对科举的血泪控诉[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2021年
2 王立;;《聊斋志异》中动物报恩故事的佛经文献溯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3 林润宣;;《聊斋志异》简论[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胡德香;曾婳颖;;从意识形态视角看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英译本[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张立环;;《聊斋志异·黄英》的文化内涵解读[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6 杨子彦;;论“聊斋”[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一辑)——中国文论的诠释学传统[C];2015年
7 舒耘华;;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方纪龙;;问渠那得清如许——赵玉林先生诗词成就探讨[A];福建当代十一家诗词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3年
9 刘富伟;;关于文言小说与话本小说关系的若干思考——以《聊斋志异》和聊斋话本为例[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辑)——中国文论的直与曲[C];2009年
10 刘介民;;东方民间鬼故事和鬼小说[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11 冯文楼;;试释贾宝玉的“人论”——与《聊斋志异·婴宁》的互证[A];东方丛刊(2006年第1辑 总第五十五辑)[C];2006年
12 乔林晓;;浅析《柳崖外编》对《聊斋志异》的艺术传承[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陈昊;《聊斋志异》影像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2 齐心苑;《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论[D];山东大学;2017年
3 宋华伟;接受视野中的《聊斋志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田鹿;书生的白日梦[D];河北大学;2005年
5 赵霞;蒲松龄莫言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董玉洪;中国文言小说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8 田宁;清代文言小说与佛教信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
9 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白澈;清代初期文人的商业意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1 辛明玉;王渔洋文言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12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13 吴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14 冯阳;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5 唐瑛;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6 朱星瑶;明清家庭题材文言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7 任志强;中国古代狐精故事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8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9 张伟丽;《阅微草堂笔记》之宗教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辉;《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传播接受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安琪;《聊斋志异》仿作中的复仇作品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3 田朔;《聊斋志异》传奇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书慧;论《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申瑞妮;《聊斋志异》“鬼报型”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叶竹青;《聊斋志异》对《啖影集》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2年
7 牛宇佳;《聊斋志异》子弟书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22年
8 康蕊蕊;《聊斋志异》冯、但评点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9 李雯妍;《聊斋志异》人物心理幻异描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
10 黄洁;《聊斋志异》空间叙事研究[D];汕头大学;2021年
11 袁媛;《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女性复仇故事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21年
12 林雪媛;《聊斋志异》精怪题材小说研究[D];青岛大学;2021年
13 袁娅楠;《聊斋志异》科举题材小说研究[D];青岛大学;2020年
14 张洁;《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命名及其文化意蕴[D];西北大学;2020年
15 赵梓倩;《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年
16 王岩;《聊斋志异》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和推广[D];齐鲁工业大学;2021年
17 杨芳靓;《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D];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
18 牛宏岩;《聊斋志异》评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
19 梁天鸿;《聊斋志异》男性神仙形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20 陈文娟;《聊斋志异》中的“困境书写”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聊斋志异》的幻与醒[N];文艺报;2021年
2 通讯员 查树红 记者 王绍雄;江西婺源发现《〈聊斋志异〉跋》[N];光明日报;2002年
3 闫盛霆;《求骂》展现聊斋俚曲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竞;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唯一存世的手稿[N];辽宁日报;2022年
5 本报记者 郑丽虹;写鬼写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孙庆春;那半部《聊斋》手稿,你在哪里?[N];光明日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石雅彬;小说如何艺术地反映现实[N];石家庄日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