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的轨迹规划
【摘要】:建立所设计的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模型后 ,提出 1种计算拉力的算法 .以动平台末端执行器能实现∞型的轨迹为目标 ,进行运动规划 ,研究绳的运动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 ,绳的速度值和加速度值 ,始终不大于动平台末端执行器的速度值和加速度值 .绳的加速度值和末端执行器的加速度值 ,同属 1个数量级 .同时 ,一些绳的拉力的变化不大 (处于“关”的状态 ) ;而另外一些绳的拉力的变化很大 (处于“开”的状态 ) .这些运动轨迹规划的仿真结果 ,能为以后该机构的运动控制方案的研究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提供依据 .文中提出的运动轨迹规划方法 ,它对一般的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都适用
|
|
|
|
1 |
刘树青,吴洪涛;一种新型起重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2 |
肖英奎,赵丁选,石祥钟,尚涛;六自由度电液伺服式并联机构的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4年08期 |
3 |
王振华;钟博文;;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并联微动机器人应用现状[J];压电与声光;2007年04期 |
4 |
黄昔光;何广平;谭晓兰;袁俊杰;崔桂芝;;并联机器人机构研究现状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5 |
余顺年;陈扼西;马履中;;基于并联机构中医推拿机器人机型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6年06期 |
6 |
李宁宁;赵铁石;边辉;;双重驱动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年01期 |
7 |
王冰;彭斌彬;;并联机床结构分析[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8 |
贺利乐;刘宏昭;;一种六自由度混合驱动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分析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08期 |
9 |
张义凤;姚郁;;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驱动速度性能优化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S2期 |
10 |
高征;高峰;苏锐;;一种六自由度3-U~rPS并联机构的正解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07期 |
11 |
孙立宁,安辉,蔡鹤皋;压电陶瓷驱动并联微动机器人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1997年03期 |
12 |
吴海兵;刘远伟;孙全平;陈前亮;陈小岗;;交叉杆型Stewart并联机床的加工试验[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13 |
李海金;康国初;肖兴宇;袁立鹏;;汽车驾驶模拟器及其并联运动模拟系统的关键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年06期 |
14 |
盖永军;潘春萍;王静泉;李友毅;;基于ADAMS的并联机构运动学仿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5 |
黄业平;郭为忠;高峰;;3-RPS并联构型的管片拼装新机构[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0年03期 |
16 |
杨启志,郭宗和,马履中,尹小琴,谢俊;全柔性机构在并联微动机器人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年05期 |
17 |
朱建国;;并联机构的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9期 |
18 |
于靖军,赵铁石,毕树生,宗光华,黄真;三维平动并联机构型综合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8期 |
19 |
吴昌林;陈航;;几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6年05期 |
20 |
贾中会;王峻峰;史铁林;;一种两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姿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