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黄秋葵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优化及总黄酮抑菌效果研究

陈晓琪  李瑶晨  李璐瑶  杨静  饶帅琦  祝彪  臧运祥  周根  
【摘要】:为高效提取黄秋葵中黄酮类化合物,本试验以黄秋葵中的4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和黄秋葵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并采用牛津杯法考察黄秋葵总黄酮对6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37℃、提取时间20 min、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 g·mL~(-1)的条件下,可对黄秋葵中总黄酮以及槲皮素-3-龙胆二糖苷、槲皮素-3-O-木糖(1→2)-葡糖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6-O-丙二酰)-葡糖苷4种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测定。优化后所得总黄酮实际含量为4 576.1μg·g~(-1),其中槲皮素-3-龙胆二糖苷为2 403.7μg·g~(-1)、槲皮素-3-O-木糖(1→2)-葡糖苷为516.5μg·g~(-1)、异槲皮苷为1 170.7μg·g~(-1)、槲皮素-3-O-(6-O-丙二酰)-葡糖苷为485.2μg·g~(-1),接近预测值,表明该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秋葵总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和白假丝酵母、黑曲霉及黑根霉等真菌均有抑菌活性,各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3.8、5.0、3.8、7.5和7.5 mg·mL~(-1)。本研究优化了黄秋葵总黄酮和各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证明了黄秋葵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秋葵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刘海燕;曹藩荣;;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肠道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概况[J];广东茶业;2021年03期
2 李亚军;梁忠厚;;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21年11期
3 李艳;任红艳;张娟妮;张婷婷;覃瑶;张飞龙;;漆树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生物活性应用研究[J];中国生漆;2019年04期
4 高玉梅;和堂香;魏金超;陈芮;;玛咖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20年06期
5 曹婉鑫;陈洋;唐瑶;;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15年03期
6 张利燕;常虹;周家华;赵丽芹;杨威;;植物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J];食品工业;2012年05期
7 张来;杨碧昌;何绍红;刘宁;;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基础研究及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陈丛瑾;;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11期
9 梁大伟;江银枝;;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08年04期
10 梁丹;张保东;;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1 潘国庆,梁永欣;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研究[J];青海科技;2005年03期
12 徐赫;李荣华;夏岩石;杨新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应用化工;2021年06期
13 常桂英;孙立梅;赵雪;;长白山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优化与活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5年03期
14 郭梅;任效东;王娜;李拖平;;微波辅助提取山楂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15 杨芙莲;刘文彦;;复凝聚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2年07期
16 姜莉莉;;浅谈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17 沈小燕;;浅谈天然药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工业;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元花;周鹤洋;杨鸟;赵菲;安毛毛;金永生;;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及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2 薛永;曹浪;苏丽花;刘丹;李蓉涛;;七指蕨中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发现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16年
3 李响;王强;许丹;魏荣卿;刘晓宁;;功能化聚合物吸附树脂对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及解析[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白猛;郑彩娟;宋鑫明;宋小平;吴寿远;;从乐东黄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5 于兰哲;贠延滨;;分子印迹技术提取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文珠;刘霞;温博;蒋生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复康胶囊中的黄酮类化合物[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罗兴平;杨玲霞;徐培元;陈立仁;李永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丁彦龙;曹晓霞;李丽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奈唑烷含量[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大方;;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孙艳琳;司民真;李清玉;;三种灯盏细辛药材的红外光谱对比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11 陈樱玉;潘雪峰;;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莠灭净和敌草隆[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2 孙冬梅;董玉娟;胥爱丽;罗文汇;陈昭;;UPLC-Q-TOF-MS法快速筛查银杏磷脂软胶囊中12种黄酮类化合物[A];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5年
13 陈娟;师彦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莨菪麝香膏中祖师麻甲素的含量[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4 丁彦龙;刘茵;巨雪霞;李丽丽;冯丽洁;;二硫化二异丙基黄原酸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5 楚建祥;汤超;张永明;郭玲;张文芬;张书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绿核金中的植物生长激素[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6 田秋霖;廖声华;秦旅;刘丽娟;;Al(Ⅲ)与黄酮类化合物及BS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7 杨维;夏杏洲;韩维栋;谌素华;王维民;;响应面法优化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8 杨春英;吴娱明;廖森泰;刘学铭;;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及其提取物中的1-脱氧野尻毒素[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9 李雪;曹晓敏;;异福片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7年
20 杨晓刚;杨朝云;朱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虫啉原药含量不确定度评定[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Vongdeth Kingsadingthongkham(冯德);异戊烯基和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多;藜麦糠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2 张翩;桑叶中药用活性组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精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天乐;取代环糊精增溶五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机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4 郑丽;紫薯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5 李超;天然蜂巢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和活性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6 徐曌;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静;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3个抗溃疡药物[D];沈阳化工大学;2018年
8 侯蓓;迎春花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9 郑高亮;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D];贵州大学;2016年
10 徐明;黄秋葵种子中生物碱提取及抗疲劳活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11 蔡碧琼;稻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精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2 塔依尔江·斯马依;泽兰(Lycopus Lucidus Turcz.ex Benth)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13 石慧霞;槲皮素等几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4 张夏辉;鸡血藤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抗氧化性的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3年
15 时宏博;黄檗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6 赵福阳;柳蒿芽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7 韩颖;竹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和鉴定[D];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
18 崔巍;黄酮类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合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9 代永盛;黄酮类化合物衍生物结构设计与合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0 吴梅林;银杏叶中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与测定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