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对木芙蓉幼苗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以pH 5.6为对照,采用pH 4.0、pH 3.0、pH 2.0强度的酸雨对2年生木芙蓉进行人工模拟胁迫,研究酸雨胁迫对木芙蓉叶片可见伤害、质膜透性(Membrane Permeability,MP)、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抗氧化酶系统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 2.0和pH 3.0的酸雨处理使叶片出现可见伤害;木芙蓉细胞膜透性在酸雨胁迫处理下均明显增加,并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在pH 3.0处理下最高(216.80U.g-1.FW),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pH 2.0处理下最强(分别为48.75mg.min-1.g-1.FW和77.69U.min-1.g-1.FW);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ivity,Gs)和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Rate,Tr)均随pH值的降低而降低,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先升高后降低。模拟酸雨对木芙蓉的可见伤害阈值小于pH 2.0,对木芙蓉生理活动影响阈值大致在pH 2.0~3.0,表明木芙蓉对酸雨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本研究为木芙蓉栽培管理、抗性筛选,以及为南方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
|
|
1 |
李志国;翁忙玲;姜武;姜卫兵;;模拟酸雨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7年01期 |
2 |
吕均良,李三玉,黄寿波;模拟酸雨对葡萄叶片的生理伤害[J];园艺学报;1999年01期 |
3 |
邱栋梁,刘星辉,郭素枝;模拟酸雨对龙眼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英文)[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04期 |
4 |
孔郑;李秋娜;董召荣;倪蕾;;模拟酸雨对佛甲草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
5 |
付晓萍;田大伦;闫文德;;模拟酸雨对樟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6 |
陈建芳,戎秋涛,刘建明,方银霞;模拟酸雨对不同层次的红壤元素迁移作用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
7 |
邱栋梁,刘星辉;模拟酸雨对龙眼叶绿体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2期 |
8 |
张萍华,申秀英,许晓路,闵航,史银芬,陶挺;酸雨对白术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5年02期 |
9 |
吕均良,李三玉,黄寿波;模拟酸雨对桃梨叶片和果实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8年06期 |
10 |
马博英;徐礼根;蒋德安;;模拟酸雨对假俭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6年11期 |
11 |
王玮;;模拟酸雨对黄瓜生长de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1986年05期 |
12 |
樊后保,詹夷生;模拟酸雨对闽粤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3 |
邱栋梁,刘星辉,王宝华,陈烈;模拟酸雨对荔枝叶片膜透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4 |
余苹中,廖柏寒,宋稳成;模拟酸雨和Zn对四季豆根与叶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
15 |
单运峰,冯宗炜,陈楚莹;模拟酸雨对七种森林植物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1989年03期 |
16 |
刘春生,宋国菡,史衍玺,马玉增,杨守祥,萧月芳;模拟酸雨对山东棕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7 |
肖慈英,黄青春;樟树和刺槐林地土壤对模拟酸雨缓冲性能研究[J];土壤;2002年02期 |
18 |
成杰民,潘根兴,仓龙,杨建军,王敬海;模拟酸雨对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土壤pH及植物生长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9 |
肖艳,黄建昌,刘少娴,杨伟钊,郭冬升,朱凌志;模拟酸雨对12种园林植物的伤害及敏感性反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20 |
许泽宏;罗华锋;王仕潭;张晓妮;;模拟酸雨对空心菜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