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发育期土壤绿藻——集球藻细胞形态结构研究
【摘要】:集球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生物结皮中的土壤绿藻,能够积累红色素(如虾青素)和油滴,显示出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对集球藻的细胞结构以及色素积累研究非常匮乏.本文报道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境观察集球藻在温室液体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早期时营养细胞转变为生殖细胞,并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子代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集球藻细胞形态结构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成熟期细胞具有典型的绿藻门绿球藻目的特征性结构,在生长后期和衰老期出现细胞器结构的解体和消失.此外,生长发育后期营养细胞转变成红褐色的厚壁细胞,有大量脂肪体和淀粉粒的沉积.这表明脂肪体是集球藻细胞的特征性构性.本研究对于揭示集球藻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色素体的累积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为该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实验资料.
|
|
|
|
1 |
凌善锋,唐光辉,沈寅初;虾青素高产菌的选育[J];生物技术;2002年06期 |
2 |
伊淑霞,白成;冷诱导亚洲玉米螟幼虫产生甘油的研究[J];昆虫学报;1991年02期 |
3 |
李丕鹏;张育辉;方荣盛;;大鲵脂肪体的观察研究——兼与山溪鲵和蝾螈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4 |
吾尔尼沙,李维琪;用胶体金显示PbGv在脂肪体中的免疫化学定位[J];电子显微学报;2000年03期 |
5 |
梁新乐,岑沛霖,励建荣,顾青,包开洪;法夫酵母生物合成虾青素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
6 |
戴亦军,秦怀兰,袁生;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及其虾青素的开发研究[J];生物技术;1996年03期 |
7 |
朱明军,吴振强,梁世中;高产虾青素红发夫酵母选育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3期 |
8 |
王普,裘娟萍,郑裕国,沈寅初;高产虾青素的红发夫酵母菌种的选育[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1期 |
9 |
杨劲松,唐天健,林伏荣,庄瑛,康丽茹;虾青素高产菌株的选育[J];激光生物学报;2002年06期 |
10 |
徐学红,王春林,艾析;中蜂(Apis cerana)蛹期脂肪体营养细胞蛋白质颗粒液晶性质的证明[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4年01期 |
|
|
|
|
|
1 |
杨海珉;吴杰;李静仪;宋一德;刘刚;;人体胆囊结石的形态结构特征[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
2 |
张慧;徐公世;;虾青素的研究和开发进展[A];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
3 |
张寰;张永安;秦启联;王玉珠;李瑄;苗麟;;三株光肩星天牛细胞系的建立及特征[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K.UCHIYAMA;Y.NAITO;HASEGAWA;GHICHIKAWA;T.YOSHIKAWA;;虾青素对糖尿病引起的肾脏并发症的影响[A];第二届中日维生素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5 |
高芃;;虾青素亚慢性毒性试验[A];第四届第二次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与营养食品所毒理室联合召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6 |
杨艳;周宇红;徐海滨;张立实;;虾青素抗氧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7 |
庞严军;陈秋宜;刘志礼;;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研究进展[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8 |
邵晨;施时迪;;繁殖期虎纹蛙形态特征和雌性性选择[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
9 |
张建芬;胡忠策;郑裕国;沈寅初;;红法夫酵母虾青素高产菌的筛选和生物酶法破壁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
10 |
张建芬;柳志强;郑裕国;;虾青素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