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LA-PEG1000-PLLA三嵌段共聚物的红外变温研究
【摘要】:以左旋丙交酯(LLA)与聚乙二醇(PEG1000)开环共聚制备的HO-PLLA-PEG-PLLA-OH三嵌段共聚物为样品,采用FTIR,X-Ray,DSC等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然后以变温红外光谱法在0~185℃范围内对其温敏性谱带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当升温至T=95℃左右时,一些吸收谱带的强度增强(如:在920cm-1,1215cm-1,1294cm-1等附近的谱带),当继续升温至T=165℃时,这些吸收谱带的强度减弱或消失,自然降温至30℃后,这些吸收谱带强度又增强,这种变化与DSC表征一致,因此应归属于结晶相关谱带.同时还观察到:在样品的冷结晶温度区域附近,756cm-1的吸收带强度,在实验条件下发生了不可逆转变.
|
|
|
|
1 |
于善青,赵瑞玉,刘晨光;强酸性介质中用三嵌段共聚物模板合成介孔硅基分子筛 Ⅰ.样品的表征及共溶剂、共表面活性剂对样品颗粒外貌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4年04期 |
2 |
徐雄良;段友容;符垚;胡海燕;张志荣;;静脉注射用胰岛素三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06年04期 |
3 |
李志平;赵瑞红;郭奋;陈建峰;;复合模板剂制备有序介孔氧化铝[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4 |
李又欣,蒋硕健,冯新德;以聚α,α-二甲基-β-丙内酯为硬段的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7年10期 |
5 |
梁良,应圣康;SBP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鉴定[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5期 |
6 |
喻武钢;谢洪泉;;环氧SBS开环制备磺酸钠离聚体及其部分性能研究[J];弹性体;2006年04期 |
7 |
聂志鸿,石彤非,安立佳;淬火和退火对称三嵌段共聚物薄膜形貌和结构的Monte Carlo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8期 |
8 |
严国伟;黄建花;;线球状银颗粒的液相合成及其机理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03期 |
9 |
李伟;姜伟;;线性ABC三嵌段共聚物在均聚物C中自组装的自洽平均场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9期 |
10 |
葛萍;李风亭;杨茜;;三嵌段共聚物合成的介孔吸附剂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1期 |
11 |
;分析测试[J];化纤文摘;2001年04期 |
12 |
蒋润;金庆华;李宝会;丁大同;史安昌;;双亲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在水溶液中相行为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09期 |
13 |
经山;易守兵;贺池先;程晓红;;棒状线圈三嵌段共聚物的液晶超分子结构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10年03期 |
14 |
高燕;周山花;王炎涛;董擎之;;St/TMA/KH570嵌段共聚物的ATRP合成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
15 |
陈卫星;范晓东;刘郁杨;孙乐;;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药控释放行为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7年01期 |
16 |
孟建强;董永全;李子臣;;两亲性含糖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自组装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0年05期 |
17 |
Sebastaio V.Canevarolo;张俊焱;;热塑性橡胶的刚性链段尺寸对熔融转变温度的影响[J];橡胶参考资料;1988年06期 |
18 |
刘新普;冯新亮;曹亚;;N-烷基取代丙烯酰胺三嵌段共聚物的可控制备与温敏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10期 |
19 |
李又欣,蒋硕健,冯新德;聚α-甲基苯乙烯为硬段的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05期 |
20 |
郑达敏,傅吉全;纳米ZnO在水体系中的分散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