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华北云特征参数与降水相关性的研究

王磊  周毓荃  蔡淼  申双和  
【摘要】:利用河北省、河南省和山西省2013—2014年的每日10—15时逐时FY2E卫星反演得到的云结构特征参数和地面小时降水,统计分析了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等4类云结构特征参数与地面降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随着云光学厚度的增加,降水概率呈增加趋势。云光学厚度比其他云参数对降水更具有指示意义,当云光学厚度大于20时,降水概率显著增大。双参数、多参数组合下,对地面是否出现降水的判断和识别要优于单个云参数的判别结果。4类云参数中,云光学厚度与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对降水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云顶温度和云顶高度对降水强度的影响次之;云粒子有效半径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不明显。地面降水时,当云光学厚度小于20或云光学厚度介于21—30、云顶温度大于-15℃时,出现小雨的概率最大;当云光学厚度介于21—30、云顶温度小于-15℃或云光学厚度大于30、云顶温度大于-30℃时,出现中雨的概率最大;当云光学厚度大于30、云顶温度小于-30℃时,出现大雨或暴雨的可能性最大。云光学厚度、云顶温度、云顶高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等云结构特征参数组合使用,对判断降水概率和降水强度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周喜讯;张华;荆现文;;中国地区云量和云光学厚度的分布与变化趋势[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6年01期
2 王鹏举,周秀骥;青藏高原大气光学特性的测量与分析[J];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1988年01期
3 陶丽君,周诗健;低层大气光学厚度的一些特征[J];大气科学;1984年04期
4 刘晓春;毛节泰;;云中液水含量与云光学厚度的统计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越;吕达仁;霍娟;;利用透射太阳辐射反演云光学厚度及有效粒子半径:方法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7期
6 李刚,季国良;中国西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分析[J];高原气象;2001年03期
7 李树;孙晓兵;提汝芳;黄红莲;陈震霆;乔延利;;散射模型和有效粒子半径对卷云光学厚度反演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8年07期
8 段皎;刘煜;;中国地区云光学厚度和云滴有效半径变化趋势[J];气象科技;2011年04期
9 马刚;马新园;白文广;刘辉;张鹏;覃丹宇;;光学厚度预报因子对风云四号卫星扫描辐射计红外通道快速正演精度的影响分析[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8年03期
10 邱金桓;从太阳总辐射信息反演云光学厚度的理论研究[J];大气科学;1996年01期
11 姚石泉;王自发;李杰;;云光学厚度对华北地区夏季边界层臭氧模拟影响评估[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2 周青;赵凤生;高文华;;利用FY-2C卫星数据反演云辐射特性[J];大气科学;2010年04期
13 杨冰韵;张华;彭杰;王志立;荆现文;;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云微物理和光学性质的分布特征[J];高原气象;2014年04期
14 梁萍;陈葆德;汤绪;;青藏高原云型的卫星遥感判别方法研究[J];高原气象;2010年02期
15 刘浩;周毓荃;;云的垂直非均一性对卫星3.7μm通道反射率的影响[J];气象;2013年01期
16 李银海,钟强;有云大气中太阳辐射传输的数值试验研究[J];高原气象;1986年03期
17 刘健;;利用卫星数据分析青藏高原云微物理特性[J];高原气象;2013年01期
18 张言;韩志刚;段民征;赵增亮;;利用SCIAMACHY仪器氧气A带通道反演云光学厚度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9 赵高祥,汪宏七;有云大气中太阳辐射通量的参数化计算[J];气象学报;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逸伦;种轲桢;傅云飞;;云光学厚度分布型对辐射计算的影响[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9 卫星资料同化[C];2018年
2 王瑾;张镭;王宏斌;刘瑞金;周碧;黄忠伟;闭建荣;张北斗;张武;;西北半干旱区激光雷达探测卷云几何特征和光学厚度[A];第二届中国激光雷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蔡艺友;王秋云;邱玉珺;;淮河流域云的微观和光学特征研究[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C];2018年
4 濮江平;陈奕德;武淑慧;张珊;;卫星反演产品的空地联合检验设计与实践[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1 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应用论文集[C];2017年
5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研究泛第三极地区不同云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3 高原天气气候研究进展[C];2018年
6 张佃国;樊明月;陈西利;卢培玉;刘文;王永政;;济南及周边地区飞机消(减)雨作业个例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7 张佃国;樊明月;卢培玉;李连银;刘文;王永政;华杰;;济南及周边地区飞机消(减)雨作业个例分析[A];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陈丽;银燕;杨军;;扬沙和沙尘暴对云和降水的影响数值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许桂雯;欧阳征标;;保持光子禁带不分裂的膜层允许缺陷[A];2007年中国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显通;傅云飞;刘奇;;夏季中国东部暴雨云参数与地表雨强关系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逸伦;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云团和雨团识别及其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王越;云光学厚度与有效粒子半径地基反演方法发展及云非均性对卫星反演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3 王天河;利用MFRSR反演西北混合相和沙尘云光学及物理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刘显通;基于热带测雨卫星光谱观测的云参数反演及降水云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胡志远;大气和积雪中气溶胶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王鑫;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综合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朋;Himawari-8云光学/微物理产品反演与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王春姣;红外高光谱卫星遥感沙尘物理参数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8年
3 周喜讯;全球和中国地区云量和云的光学厚度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刘浩;云的垂直非均一性对卫星3.7μm通道反射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尹炤寅;基于地基遥感数据太湖地区单相云光学特性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刘香娥;FY-2C卫星云降水物理特性参数的反演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徐寅;基于ISCCP资料的云宏观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周青;利用FY-2C卫星数据反演云辐射特性[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9 段皎;中国地区近20年云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模拟结果的对比[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段丽洁;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地面总辐射强迫反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