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县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下植被生物量对比分析
【摘要】:对贵州省黎平县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下植被生物量进行定量对比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生物量较大,是当地退耕还林保持水土的先锋树种;亮叶含笑林下草本层生物量最大;麻栎和马尾松林下枯落物生物量积累较多,能够发挥较大的水土保持效果。
|
|
|
|
1 |
彭珂珊;西部大开发中退耕还林(草)面临的挑战及其作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年06期 |
2 |
田燕;刘天聚;;结合退耕还林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初探[J];河南水利;2006年12期 |
3 |
李静栋,牛云霞,杨昌华;潞城市退耕还林思考[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5年03期 |
4 |
陈新安;袁瑛武;肖立娟;;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方式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0年06期 |
5 |
张宽地,裴金萍,赵彦军,王志刚;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新模式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07期 |
6 |
骞飞龙;肖莉;;徽县——退耕还林见实效[J];党的建设;2008年11期 |
7 |
杨正礼;我国退耕还林研究进展与基本途径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
8 |
杨军然;杨雯;;造秀美山川 塑绿色文明——湖南省加快生态建设纪实[J];林业经济;2002年08期 |
9 |
赵新华,王磊,王乐强;21世纪水土保持几个关系问题的浅析[J];山东水利;2001年07期 |
10 |
赵鸣骥;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开展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年09期 |
11 |
;云南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实行4项特殊鼓励政策[J];贵州政报;2000年11期 |
12 |
刘虎俊;“退耕还林”在甘肃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甘肃科技;2001年02期 |
13 |
彭珂珊;中国西部退耕还林基本策略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1年01期 |
14 |
苏继杰,胡志尔,张艳君;陈家腰村退耕还林种草的思考[J];山西农经;2002年04期 |
15 |
华平;海青;金龙;;门墩山下战犹酣[J];河北林业;2002年04期 |
16 |
刘莲芳;关于加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3年11期 |
17 |
周继达;我区认真查处破坏退耕还林案件[J];广西林业;2003年06期 |
18 |
赵登位
,王富华;给群众“票子” 还国家“被子”——宁强县东皇沟乡退耕还林侧记[J];陕西林业;2003年02期 |
19 |
温亚利;陈丽荣;;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理论分析[J];林业经济;2003年09期 |
20 |
张会斌
,王海涛;新辽沈战役的“绿色乐章”——辽宁省退耕还林三年成果回眸[J];中国林业;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