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隆鳌,戴云,彭王君琼;在二(2-乙基己基)磷酸钠的微乳液中金属萃合物对水增溶的影响[J];矿冶工程;2002年03期 |
2 |
周国伟,李干佐,徐健,李英;微乳液体系中酶促反应的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1999年S1期 |
3 |
K·P·约翰斯顿,侯玉翠,吴卫泽;二氧化碳包水的微乳液可做为包括蛋白质的亲水物的溶体(英)[J];日用化学品科学;1998年01期 |
4 |
焦学瞬,贺明波;微乳液消泡剂JLX-1[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0年S1期 |
5 |
王燕;王小梅;王吉星;;微乳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5年06期 |
6 |
张志颖,王传义,刘春艳;不同表面活性剂反胶束对纳米AgCl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3期 |
7 |
万涛,王跃川;反胶束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_2[J];石油化工;2005年05期 |
8 |
翁建新,黄婷婷;电导法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9 |
王素青;;微乳液、胶束、反胶束(团)有序体系在化学分析与分离技术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0 |
陈宗淇,陆小兰,马晓梅,伍世英,李长泰;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微乳液的增溶性研究[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11 |
张蕾;周庆华;吕鑫;;微乳的制备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报;2007年06期 |
12 |
高修功,章克昌,李干佐,隋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3 |
周世琦,郭祀远;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中静电相互作用能的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7年05期 |
14 |
张志颖,刘春艳;反胶束微环境对菁染料光谱性质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年02期 |
15 |
李万伟;胡扬剑;刘瞻;胡蔚铭;;乳化燃料油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S1期 |
16 |
杨宏顺,陈复生;新型反胶束系统增溶水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年10期 |
17 |
刘景林,林毅,褚莹,吕忠贤,吴子生;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反胶束体系的酶催化性能[J];化学学报;2004年20期 |
18 |
万涛,王跃川;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的增溶水量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5年05期 |
19 |
张国栋;韩富;张高勇;;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中的表面活性剂[J];化学通报;2006年02期 |
20 |
王仲妮,李干佐,张高勇;表面活性剂缔合结构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微乳液、囊泡体系[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