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瞿伟廉,黄东梅;大型复杂结构的两阶段损伤诊断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2期 |
2 |
张丽卿,韩兵康,李春祥;基于振动的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5期 |
3 |
朱四荣,李卓球;多处损伤结构的损伤诊断[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
4 |
李华军,杨和振;海洋平台结构参数识别和损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J];工程力学;2004年S1期 |
5 |
于德介,李佳升;一种基于实测模态参数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6 |
石立华,陶宝祺;结构紧固连接件损伤的神经网络诊断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1997年04期 |
7 |
王晓燕,黄维平;基于缩减变量卡尔曼滤波的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8 |
邱颖,任青文,朱建华;基于小波奇异性的梁结构损伤诊断[J];工程力学;2005年S1期 |
9 |
雷慧,李命成;基于柔度的神经网络结构损伤诊断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0 |
易伟建,刘霞;弹性地基梁损伤诊断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
11 |
要令;刘楚瑜;;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抗震方面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10年07期 |
12 |
易伟建,刘霞;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工程力学;2001年02期 |
13 |
赵亚平;王书茂;焦群英;魏国前;魏文军;黄立明;;带裂缝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诊断的振动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
14 |
杨国安;盖会明;;海洋平台结构健康监测新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07年03期 |
15 |
易伟建
,刘霞;混凝土空心板动力损伤诊断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4期 |
16 |
李华军,方辉,S.L.James.Hu;工程结构损伤定位方法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7 |
陈志为;林友勤;任伟新;;用AR模型判断结构损伤的方法[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18 |
邹万杰;瞿伟廉;罗臻;;基于改进残余力向量法的桁架结构损伤诊断[J];力学与实践;2009年04期 |
19 |
郭佳凡;于吉全;;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型钢塔结构的节点损伤参数识别方法[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20 |
张吉萍;;板壳结构的多位置损伤诊断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07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