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顺昌M_L4.9级地震序列的精确定位、震源机制及其地震构造背景分析
【摘要】:利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建成以来记录到的省内发生的震级最大的顺昌4.9级震群的双差精确定位、震源机制解结果,结合当地的地震构造环境、地震活动性以及现场烈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认为:顺昌地震为双主震型的震群活动,其主震的破裂方向应为北东向,其发震机理是在北西向主压应力为主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的北东向的右旋走滑断裂。
|
|
|
|
1 |
陈文明;杨贵;陈祥熊;沈健健;;福建顺昌M_L4.9级地震序列的精确定位、震源机制及其地震构造背景分析[J];华南地震;2011年02期 |
2 |
杨成荣,单新建,何玉梅,朱燕,马宝柱;伽师强震群震源机制与区域应力场特征[J];地震;2002年03期 |
3 |
杨成荣;王小平;;2003年2月24日伽师-巴楚6.8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与地震破裂特征[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年05期 |
4 |
张素欣;王晓山;王想;冯向东;王亚茹;;2010年3月6日唐山滦县M_L4.7地震序列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0年03期 |
5 |
常祖峰;安晓文;陈刚;陈宇军;余建强;;2011年3月24日缅甸孟帕亚M7.2级地震地震构造浅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4期 |
6 |
А.К.Курскеев;Н.Н.Михайлова;张肇诚;;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强震(1978—1990)[J];世界地震译丛;1995年06期 |
7 |
宋美琴;王秀文;梁向军;程紫燕;;山西代县震群序列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山西地震;2007年02期 |
8 |
张晁军;侯燕燕;胡彬;许洪华;王东彬;;新西兰2010年M7.1地震与2011年M6.3地震活动和灾害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4期 |
9 |
董治平,赵仪全,慕文斋,代炜,陈瑶;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概述[J];西北地震学报;2005年S1期 |
10 |
马淑芹!中国天津300201,栗连弟!中国天津300201,岳秀霞!中国河北066100;天津及邻区1999~2000年地震震源机制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1年03期 |
11 |
付虹;王绍晋;龙晓帆;刘丽芳;邬成栋;;宁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分析[J];地震研究;2009年03期 |
12 |
闻则刚,王正尚,杨马陵;广东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模拟计算[J];华南地震;2001年03期 |
13 |
朱航,陈天长,刘杰,范军;2001年雅江6.0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应力场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4年04期 |
14 |
张凤鸣;许晓艳;刘铁军;张世忠;孙文彬;;应用震源机制解分析依兰-伊通地堑北段现代构造应力场[J];东北地震研究;2005年04期 |
15 |
兰从欣;邢成起;苗春兰;岳晓媛;郭心;袁学明;;近年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特征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05年04期 |
16 |
牟雅元;龙思胜;龙德雄;;2005年8月5日四川会东—云南会泽间5.3级地震序列初步研究[J];四川地震;2006年02期 |
17 |
林松建;;福建街面水库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07年01期 |
18 |
楼小挺;刁桂苓;叶国扬;宁杰远;;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的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19 |
张辉;刘小凤;赵凌云;;由多个震源机制解分析民乐Ms6.1级地震前后应力场演化[J];高原地震;2007年03期 |
20 |
闫俊岗;王利兵;孙晴;;晋冀鲁豫相邻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特征分析[J];山西地震;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