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视域下承销业务与分析师荐股评级研究——来自分析师异质效应的经验证据
【摘要】:新兴资本市场问题一直是我国学界研究的重点,随着分析师职业队伍扩大及行为金融分析师的逐步产生,分析师行为研究成为热点。通过对2007—2016年10年数据分析师异质特征下承销业务与荐股评级进行研究发现:(1)承销业务利益带来的分析师高评级倾向更多来源于承销分析师本身而不是承销股票;(2)男性、高学历及低跟进量分析师具有更为明显的高评级倾向,且在承销关系中前两者起促进作用而高跟进量反而促进了承销关系对评级的影响;(3)IPO融资较再融资方式承销具有更明显的分析师高评级效应。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新兴资本市场分析师理论研究、投资者决策及分析师行为监管提供一定借鉴与方向。
|
|
|
|
1 |
姜继娇,杨乃定,贾晓霞;基于行为金融的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模式[J];生产力研究;2004年08期 |
2 |
汪建坤;王江帆;;标准金融与行为金融的融合及创建新金融理论的构想[J];浙江金融;2006年02期 |
3 |
贺强,杜惠芬;关于行为金融若干基础问题研究的几点意见[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11期 |
4 |
黄树青;行为金融在中国:现状、前景与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
5 |
黄树青;行为金融研究在中国的现状、前景与问题[J];华南金融研究;2003年04期 |
6 |
周战强;行为金融:走近现实的理论[J];经济导刊;2003年04期 |
7 |
张谊浩,陈柳钦;中国行为金融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
8 |
曾郁林;行为金融论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1期 |
9 |
徐春波,贾玉贺;行为金融对现代金融的逻辑批判[J];江苏商论;2005年04期 |
10 |
陈红艳;;国内外行为金融的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6期 |
11 |
朱少醒,吴冲锋;行为金融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上海金融;1999年08期 |
12 |
杨记军,李昆;行为金融和共同基金研究的若干前沿性问题——“共同基金和投资者行为”国际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
13 |
谢炳算;;行为金融中的投资[J];金融经济;2006年04期 |
14 |
田春;刘鲁光;;浅析行为金融中的投资[J];消费导刊;2007年09期 |
15 |
李爽;李春红;;行为金融理论评述与展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
16 |
邓朝宁;;行为金融理论评述[J];知识经济;2011年24期 |
17 |
王春;黄健;;教师实验教学在行为金融课程中的运用探索——以预期效用理论的挑战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5期 |
18 |
权丽平,高用深;对行为金融异常的分组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
19 |
何剑,刘少波;行为金融: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20 |
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
|
|
|
|
|
1 |
武汉大学 肖小锋;行为金融之“厌恶”观[N];上海金融报;2003年 |
2 |
职业投资者,经济学博士 扬韬;跟着做与抢先机[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
3 |
职业投资者,经济学博士 扬韬;贪婪无止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