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田扎拉格银多金属矿床构造成矿浅淡
【摘要】:武田扎拉格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的东南段,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温热液脉状矿床。矿床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的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对武田扎拉格银多金属矿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特点、构造控矿作用进行了阐述。区内地层出露较齐全,除广泛分布的第四系冲积层及风成砂土外,主要出露侏罗系地层。区域褶皱及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主要有大型倒转复背斜和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复背斜及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
|
|
|
|
1 |
孙竞雄;吕恩茂;曹德民;宗淳虎;;费林图解在苏北变质岩构造解析中的应用[J];江苏地质;1987年03期 |
2 |
赵明鹏;构造解析法在矿井地质构造预测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3 |
戴传固,杨大欢;黔东南地区构造特征[J];贵州地质;2001年01期 |
4 |
陈艳;严小敏;李细光;;濑劳龙庄断裂特征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5 |
陈蜀俊,刘锁旺,姚运生,李先福,祝启坤;两郧断裂构造解析与第四纪滑动速率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3期 |
6 |
刘维亮;吴德超;谷曼;;四川雷波马家河坝逆冲断层研究[J];世界地质;2006年01期 |
7 |
索书田;贵州巴金区三叠系极低级变质岩系构造解析[J];地学前缘;1995年02期 |
8 |
李建威,李紫金,傅昭仁;湘东金管冲铀矿床控矿构造解析[J];华南地质与矿产;1997年01期 |
9 |
吴德超,胡修棉;四川南江上两脆-韧性叠加断裂带构造解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0 |
吴德超;王道永;邓江红;肖渊甫;;新疆若羌县中坡山地区褶皱基底叠加褶皱构造解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11 |
陈永明;石玉成;;兰州地区现代应力场的构造解析[J];西北地震学报;2007年01期 |
12 |
汤经武;关于迭加断裂的构造解析——以龙门山北段马角坝地区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13 |
汤经武;杨学敏;;褶皱构造解析的三种计算机方法——微型机在构造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之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14 |
王润华,薛虎;下扬子地区中生界古地磁及其构造解析[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9年01期 |
15 |
熊家镛;张志斌;王陶;胡建军;张伟明;;应用构造解析等方法开展哀牢山构造带1:5万填图的几点认识[J];云南地质;1993年04期 |
16 |
查显锋;董云鹏;李玮;杨钊;万斌;杨晨;;南秦岭佛坪隆起的成因探讨——构造解析的证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年03期 |
17 |
汤良杰;陈绪云;周心怀;万桂梅;金文正;;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8 |
吴德超,蔡学林,焦守敬;豫西内乡文龙庙地区秦岭群卵形褶皱构造解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19 |
姚大全,刘加灿;郯庐断裂带池河段的新活动[J];地震学报;2004年06期 |
20 |
吴青鹏;杨占龙;郭精义;李红哲;李在光;黄云锋;魏立花;;背斜型构造储层裂缝预测方法探讨——以JLS地区须二段储层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5期 |
|